如果說什么制表工藝能代表一款腕表最高水準,那就非三問報時莫屬。它是制表工藝中公認最難掌握的復雜工序,從來都只要極少數的制表大師才能掌握的絕技!200多年后的今天,瑞士腕表品牌江詩丹頓推出的Patrimony Contemporaine 1731機芯超薄三問腕表30110/000R-9793,這款高端時計篆刻上了日內瓦印記,為江詩丹頓品牌樹立了新的豐碑!
要了解三問報時,就要先了解這項技術產生的背景,第一枚三問腕表誕生于18世紀,由于當時電力照明尚未問世,人們在夜間需要依賴報時知曉時間。如今三問報時盡管已不再是腕表的必備功能,卻依然是頂級制表藝術的象征。因為每一枚微型問表都是獨一無二的,承載著每一位制表大師的獨特印記。每一塊腕表都有自己的生命律動,鳴奏著自己的樂聲,每每報時聲響,仿佛吟詠著流逝時光中的優雅與情韻。三問腕表可根據需要設置鳴報整點、整刻和分鐘。表盤邊緣的報時滑塊是表殼內的主要復雜裝置中唯一外露的部分,輕撥滑塊,一個音錘敲響低音簧鳴報整時,兩個音錘分別敲擊高音和低音簧鳴報整刻,最后分鐘則由高音簧鳴報。
1810年,江詩丹頓創制出品牌的第一枚三問懷表。此后幾十年間,江詩丹頓孜孜不倦地將報時裝置融入復雜功能當中,每一次都成功締造出當時最精美絕倫的鐘表作品。如1929年為埃及國王King Fouad和1935年為其子King Farouk定制的腕表,高貴典雅,流芳百世。1941年,江詩丹頓推出首款單一復雜功能腕表,采用三問表的外形設計搭載4261型超薄機芯。從此,江詩丹頓不斷追求極致纖薄的制表境界,并在1992年再次超越極限,打造出厚度僅為3.28毫米的1755型號三問機芯,將精湛的制表技藝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
今天這款江詩丹頓PATRIMONY傳承系列30110,是一款糅合纖薄外形、純凈音質與美學魅力的可靠耐用的三問表,歷時4年才終于完成了這一復雜的作品。1731型號新機芯厚度為3.90毫米,擁有長達65小時的動力存儲,比1993年推出的3.28毫米機芯略厚一些,但卻是目前市場上最薄的一款三問機芯,成功攻克了組裝和調校極為纖薄的零件這一技術難關。
這款1731機芯不僅僅機芯自身非常纖薄,而且1731型號機芯還配有一個巧妙至極的裝置—飛行報時調速器,由江詩丹頓于 2007年為三問機芯系列的2755型號機芯特別研制。與傳統杠桿式調速器不同的是,這款調速器運行時完全靜音。調速器的功能是穩定音錘敲擊音簧的速率。若缺少調節器或調速器,樂聲順序將按照鼓型發條敲擊頻率鳴出,只能產生急速且難以識別的音階。江詩丹頓制造的飛行調速器由2個慣性塊或砝碼組成,用作調速器旋轉軸的制動器,從而平衡三問腕表的圓筒形發條所釋放的能量。
因為音質是成就報時腕表的關鍵所在。江詩丹頓嘗試通過各種工藝創造清脆悅耳的樂聲。音簧不僅連接到表殼中央以放大聲音,而且首次相互疊放而非逐一排列。表殼與機芯融為一體,在設計時巧妙考慮到了機械與表殼之間的氣流等細小參數,使聲音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江詩丹頓對完美的追求并未止步于此——表殼本身沒有任何接縫,所有元件交互運作,金屬位準確對接,從而擴大聲音的振幅,而飛行調速器則確保音錘以平穩的速率叩擊音簧。
問表的真正靈魂之所在,即每款腕表所特有的鳴響,在出廠前都會被記錄和精心保存,由此刻下江詩丹頓名表殿堂中的一道“音痕”。這一程序不僅保證江詩丹頓為所有腕表—無論是歷史前作還是當代作品——提供終身維修,而且確保任何一款配備三問報時功能的腕表都能在工作坊內還原其特有的聲音。
這個由265個組件和36顆寶石工作在這樣的一個復雜的機制,制表師使用超過1200個工具,其中很多是根據他們的習慣和姿勢而制造的,就像是冷兵器時代戰士合身的盔甲一般。即使是通過現代對聲音分辨的精密儀器,最終也需要通過制表師耳朵的聆聽才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