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文,還沒來得及征集大家的買表計劃,自己已經火速買了今年的第一塊新表。
卡地亞mini獵豹,說實話它從來不在我的購買清單上,所以有時候緣分不全是計劃而來的
從起念到購買也就半個月,中途因為工作繁忙一再推遲,但其實從心里冒出它的那一刻起,“買下它”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恰好過年期間和不少讀者深聊了今年買表的方向和趨勢,今天不妨從我自己的例子著手,幫大家提綱挈領一把吧。
從今年的手表市場來看,最大的特點無非是:1,公價依然在漲(3月又會有一波);2,二級市場下滑,熱門款回歸不少。
除了占極大比例的“5~10年甚至半輩子才買一塊表”的群體外,主流消費無非可以歸為三類:
其一,就是依然在頭部品牌拼殺的消費者(注意了,這里指的是在品牌店鋪消費的群體)。
其實這幾年頭部品牌(最有名的就是百達翡麗、勞力士和愛彼)的客人也發生了變化,一部分老客人已買到頂,屬于無表可買,一部分資金逐漸跟不上,中途停下或放緩。但市場永遠會有新人(還擁有沒被市場毒打過的清澈的眼睛)涌入,一代代更迭。
但這兩年的新人明顯壓力更大,因為公價的表更貴了,溢價變少了(投機屬性越來越小)。所以他們得有非常強勁的經濟實力,加上真正熱愛手表和這個品牌的心——才能支撐住這持續的購買。
先埋個伏筆,我買表一定有搭配需求,無論和衣服還是珠寶,比如我的AP15551OR綠盤,當時就考慮要和布契拉提項鏈配成一對
我個人是始終佩服這樣的消費者的。
其二,因為專柜門檻逐漸增高,撿漏機會幾乎為零,促使一部分經濟實力有限又追求保值的人,基本把精力投入到二級市場。
勞力士新款熊貓迪126500LN,目前價格比舊款要高,20多萬
他們通過不斷買賣換表來滿足享受的愿望——同時又可減少成本。
但有一點我不得不提,這兩年的手表行情動蕩下,虧得厲害的恰恰是一波熱衷玩熱門表的人。這心態有點像炒房,總覺得賺了這么多年了,還能一直賺下去……
大家或許還記得我之前提過一個讀者的案例——去年底花53萬買綠金迪。
他剛告訴我花這筆錢除了表本身的價值,剩下的是買個面子,結果回頭就打臉,跑來哭訴:“姐我出去吃飯,被一個戴冰藍迪的嘲笑了,說現在居然還有人買綠金迪?”
熱門款消費者的悲歡喜樂,其實也并不相通。
最近聽到的故事太多,找機會再和大家細聊。
終于到了今天的重點,第三個方向就是,聽從內心所愛買點小表——小表的概念從一兩萬起,到20萬左右,根據大家的經濟實力區分(足夠有實力的買小眾特色大表,我當然不阻止,畢竟熱愛至上)。
就讓話題回到我的卡地亞獵豹,這塊mini是鋼表,石英機芯,價格不貴,2萬多元。
我把mini和小號截圖給大家對比一下
其實我最初的打算,是想在手腕上疊戴,但目前流行的:1,硬手鐲疊戴手鏈的方式千篇一律,我不喜歡;2,常規手表配手鏈,既不和諧又易磨損。
閑暇中開始瀏覽各品牌官網,直到我突然發現卡地亞的獵豹,其實很有配飾感。
看看我的疊戴效果,搭配布契拉提的青金石手鏈,表冠的一點藍正好呼應青金石
最終選擇Mini的原因也是因為表盤小,和手鏈的寬度差異不大,更配飾化——相比之下,小號的手表屬性更強。
背面更有感覺吧,像柔軟的寬手鐲
雖是2萬多元的鋼表(當然白金帶鉆更好,但是窮啊,只夠買塊小表),但它給我的快樂絲毫不比大幾十萬的表小。
從買珠寶的念頭著手,最后買了塊表,比較新奇的思路,我算是親自體驗了這種突發奇想的樂趣。
其實選對小表帶來的滿足感很純粹:1,它讓你的熱愛沒有經濟負擔;2,它可以作為家中藏表風格的補充;3,同樣的錢,快樂很多次。
但肆意買小表且不后悔有個前提——你最好買過至少一塊大表(以及在能力范圍內有過熱門款,當然兩者可以合一,既是大表又是熱門)。
“一步到位”的理論說過很多次,它的意義無非就是——你見過更好的手表,會逐漸建立自己評判的標準,不會來者不拒。
而擁有過熱門款的意義在于你可以從此對它們“祛魅”,總之我已經對大眾熱門款波瀾不驚,未來只求內心快樂了。
話說想起百年靈的機械計時新表,彩色表盤加彩色寶石表圈,拿來一用。對很多人來說,這種類型也是某階段逃不過的“小表”沖擊。
昨晚和讀者閑聊手表消費,有一句話突然擊中了我,其實也就是對“肆意買小表”方式的總結:“由奢入儉降維打擊,由儉入奢歪路重重。”
擁有過“能力范圍內的大表”,如今再往下買表游刃有余,無論風格、材質、收藏還是搭配的屬性,都拿捏得滴水不漏。但單純粗暴的消費升級,則往往伴隨著“重復購買或看走眼”等高昂的學費——且往往本人還不自知。
在今年的經濟環境下,有消費經驗但又想控制預算的,不妨淺嘗下“肆意買小表”的方式。
其實手表市場無論怎樣,都比股市穩妥太多。換句話說,我們花錢享受到了奢侈品的屬性,還非要不虧甚至掙錢,生活真不能過得這么擰巴!(本文轉載自八卦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