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玩了!太有趣了!當我在線上看到這幾款腕表的發布會,或是收到還需保密的新聞資料,第一時間,腦海里浮現的念頭便是:我要趕緊把它們介紹給“安時間”的讀者們,因為它們實在是太有創意了,太讓人感到驚奇了!
雖然,它們可能因為限量而極難收入囊中,也可能因為技術復雜而十分昂貴,但很多東西我們其實看看就好,覺得開了眼界,也就夠了。
亨利慕時
8月10日亨利慕時發布了一則新聞稿,宣布品牌將再度亮相由摩納哥肌肉萎縮癥防治協會主辦的第10屆Only Watch慈善拍賣會,并再度攜手MB&F共同創作一枚以音樂為主題的孤品——H. Moser X MB&F Streamliner Pandamonium腕表。新聞稿說,這件作品具有以迷你熊貓DJ為主角的復雜功能,用來表達快樂與童心,這對MB&F和亨利慕時來說都是代表性元素。
不過當時發布的兩張圖片,卻“猶抱琵琶半遮面”,要把懸念留到8月29日至9月1日舉辦的第4屆日內瓦鐘表日(Geneva Watch Days)上。等到8月30日的線上發布會,謎底終于揭曉了。
這是一枚帶有三問功能的表款,取名Streamliner Pandamonium,Streamliner是表款的系列名“疾速者”,這個系列是帶有一體式表鏈設計的運動表款。Pandamonium原為“Pandemonium”,在英國作家約翰·彌爾頓的史詩《失樂園》中,這是為魔鬼撒旦建造的“萬魔殿”,也用來形容一種野蠻、嘈雜、無序或混亂的情況(像不像群魔亂舞的電音派對),只是巧妙地將字母“a”取代了“e”,來寓意表盤上的迷你熊貓雕塑。迷你熊貓由白金打造,高度僅為5.35毫米,但每個部位皆刻畫得細致入微,栩栩如生,DJ的轉盤安裝在音錘軸上,其上有熊貓的掌印,當三問報時功能開啟,轉盤跟隨轉動,仿佛熊貓DJ開始打碟。仔細看,在轉盤上方還設計了兩根調整音響大小的推桿,讓場景更加惟妙惟肖。表款還有另一個熊貓元素,就是在旋入式表冠上也鐫刻了一枚熊貓掌印。
除了三問報時,腕表還有很多厲害的地方。表盤正中央設有大型懸浮平衡擺輪,配備雙層游絲,煙熏海藍色表盤采用極簡設計,沒有任何logo標識和時標,這是品牌慣有的底氣。精鋼打造表殼,直徑42.3毫米。
目前這枚腕表在Only Watch慈善拍賣會上的估價為30~40萬瑞郎,但依照以往經驗,亨利慕時最后的拍賣價格往往高出估價多倍,我們就拭目以待,看看11月5日最后的拍賣結果吧!
泰格豪雅泰格豪雅Carerra卡萊拉系列保時捷Chronosprint計時碼表
鐘表與汽車——尤其是與超跑或賽車跨界合作,推出聯名表款,共同詮釋著“速度與激情”,這一點都不稀奇。早在1970年代,泰格豪雅與保時捷就有過合作,陸續推出過一些聯名表款。半世紀后,也就是2021年年初,二者再次強強聯手。但老實說,合作的新表款有點讓人“提不起勁”,因為無非就是在表圈和自動擺陀上印上保時捷的名稱,并采用保時捷的代表性紅、黑、灰配色,其他相關賽車或保時捷的元素既不明顯也不新鮮。
但今年9月7日剛剛發布的這款Carerra卡萊拉系列保時捷Chronosprint計時碼表就玩出了新花樣,這才是跨界合作應該展現的誠意。今年是泰格豪雅卡萊拉系列推出60周年,也是保時捷911系列(原名“901”)推出60周年,有什么時機比這個重要節點更要推出讓人覺得驚喜的聯名表款呢?盤面3個別具深意的紅色線條區域
我們先來看看盤面,有3個由紅色線條覆蓋的區域,都別有深意:表盤外圍紅線區域,代表著這款標志性跑車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9.1秒;6時位置的秒針副盤參考1970年代保時捷的儀表盤設計,對時速50公里附近的表盤區域進行強調,以指示城區道路的建議時速;9時位置的12小時計時副盤顯示的紅色區域,則是對發動機臨界極限的提醒,這條紅線設置在6.8小時處,指的便是每分鐘6800轉的轉速極限。當然,這些只是“噱頭”,和機械結構沒有什么關系,但接下來這個設計就很牛了。
請留意位于表圈上的秒針刻度,從0秒到60秒,其刻度運行不是勻速的,15秒已經走完一半的表圈距離,30秒走到了表圈3/4的距離,而最后1/4圈的距離則用了30秒。也就是說,這根秒針一開始走得很快,接下來越走越慢,它的速度是不規律的。為何要這樣設計?就是要呼應保時捷911啟動時的引擎加速度,踩足油門,在最短時間內高速前沖。中央計時秒針在計時功能啟動后迅速加速,在60秒內逐漸減速,之后又快速重啟,在每一分鐘內如此重復。為了達成這個效果,在機芯的機械結構中增加了兩個獨特的蝸形齒輪,為中央計時秒針創造出獨特的減速運動。你會問,這樣的功能有什么實質作用?嗯嗯,你覺得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今,機械表有哪些功能是具備實質作用的呢?
新鮮有趣先行,奇特好玩就成,如果還帶有獨門秘技,那就更不得了了!
理查米爾RICHARD MILLE RM 30-01離合擺陀自動上鏈腕表
RICHARD MILLE腕表向來有個招牌設計,叫“可變幾何結構擺陀”,可根據配戴者的活動習慣來調節自動擺陀上的兩個移動砝碼,改變主發條的上鏈力度,解決發條上鏈過快導致走時加快,或是發條旋緊上鏈的作用力不足導致走時變慢等問題。但這種調節須經專業制表師之手,在交付表款給消費者時預先完成。
而2021年推出的RM 35-03 Rafael Nadal自動上鏈腕表引入新一代蝶形自動擺陀,只需按壓表殼7時位置的按鈕,齒輪系統會將擺陀上的砝碼推開或閉合,佩戴者可以隨時隨地自己調整擺陀的幾何結構,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運動狀態來改變機芯的上鏈速度。離合式可變幾何結構擺陀
這已經夠酷了,但就在最近,RICHARD MILLE又推出RM 30-01離合擺陀自動上鏈腕表,帶來第三代“離合式可變幾何結構擺陀”。厲害之處是自動擺陀上的移動砝碼不用制表師調,不用佩戴者調,而會自己調。擺陀在發條彈簧上滿鏈、具有55小時動力儲存之后可與發條盒自動分離,反之,當動力開始耗盡并低于40小時動力儲存時,擺陀將重新自動嚙合,使發條盒再度上鏈。表盤11時位置設有離合器嚙合狀態指示器,讓擺陀是處于上鏈狀態(on)還是分離狀態(off)一目了然。
如果說第二代的蝶形自動擺陀就像駕駛汽車時,可選擇開啟或關閉運動模式,讓車輛在城市駕駛與賽道競速模式間切換,到了第三代的“離合式可變幾何結構擺陀”,等于就是人工智能操控的無人駕駛模式了。除了神奇的擺陀,腕表還帶有RICHARD MILLE的諸多招牌特色,經典的酒桶形表殼、充滿視覺縱深的鏤空機芯、3時位置的功能選擇器(W代表上鏈,D代表日期設定,H代表時間設定)、4時位置的超大日期顯示。此外動力儲存顯示也很有新意,由表盤中心向12時位置延伸出去的菱形區域,配以豐富色彩,讓品牌DNA里的賽車元素增添了動態活力,仿佛下一秒就要鳴槍揮旗開跑了。
制表領域的內卷早已白熱化,在比拼技術與工藝的同時,新穎的創意、有趣的設計成為了抓人眼球的法寶。制表師們請絞盡腦汁吧!(本文轉載自安時間On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