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亞將品牌制表中的標志性造型作為起點,在方形的Tank腕表與橢圓形的Baignoire腕表基礎上,運用珍罕材質與精湛技藝全新演繹經典美學元素,創作出凝聚匠心的珠寶腕表。
于1917年問世的Tank腕表是彰顯現代設計風格的標志性作品。矩形表盤線條延伸,與表帶融為一體:這一設計如今成為Tank腕表的標志。
幾何造型與強烈對比是卡地亞的一大風格要素。品牌選擇以這款制表典范為載體,進一步探索這一美學設計理念,在造型與裝飾圖案上營造出對稱或不對稱效果,并充分運用極具視覺震撼力的鮮明色彩對比。這款Tank珠寶腕表新品忠實保留了原型腕表的設計元素——垂直表耳與矩形表殼。與表殼融為一體的表耳作為Tank腕表的另一項標志性設計,在全新表款與一條柔軟流暢的表鏈相連,整條表鏈完全由與鏈節相互鉸接的可活動圓柱體組成。
別具一格的設計令表鏈活動自如,觸感流暢,值得細細賞玩。新作推出了不同設計版本,采用縞瑪瑙、綠玉髓或珊瑚制作而成,但每個表款皆擁有一個共同點:組成表鏈的圓柱體兩端各鑲嵌一顆凸圓形寶石,寶石頂部以一枚金質鉚釘固定,其上鑲嵌一枚亭部翻轉的寶石。卡地亞以此致敬品牌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自1933年起擔任品牌創意總監的貞·杜桑(Jeanne Toussaint)。她尤為鐘愛凸起的圓珠設計,為作品賦予鋒芒畢露而又感性迷人的魅力;這也成為卡地亞的標志性美學風格。
黑色表盤上,一顆鉆石時標璀璨閃耀,黑色與金色組合,優雅而經典。表耳上鑲嵌尺寸各異的鉆石,勾勒出表殼的輪廓,并向兩端延展,與表鏈融為一體。表鏈結構設計精妙,鉸接鏈節與縞瑪瑙圓柱體緊密嵌合,圓柱體兩端各裝飾一枚閃亮的金色鉚釘,鉚釘尖頭則鑲嵌一顆鉆石。
卡地亞呈獻更為珍貴的Tank腕表新作,以瑰麗的彩色寶石襯托匠心設計,向貞·杜桑女士鐘愛的色彩搭配致敬。
黑、綠、紅三色融匯于白金腕表之中,巧妙融匯鮮明對比與搭配組合:圓柱體部件、表殼側邊和表盤上點綴深邃的黑色縞瑪瑙,令綠玉髓圓珠更顯青翠欲滴;沿表耳垂直鑲嵌的紅寶石與裝飾于凸圓形綠玉髓頂部的紅寶石鉚釘相互呼應。妙趣盎然,令人目不暇接。
珊瑚、綠玉髓、紫水晶和鉆石的配色組合,延續卡地亞標志性的搭配。絢麗的色彩和“雪花式”鋪鑲鉆石的表盤令這款腕表滿載歡欣愉悅之情。
在圓柱體部件中,充滿自然美態的珊瑚圓珠固定兩端,蔥郁的綠玉髓與柔美紫水晶交錯嵌合,爭奇斗艷。垂直和水平表耳、側邊和表鏈上的鑲嵌采用不同尺寸的鉆石,勾勒出晶瑩閃耀的輪廓。
20世紀60年代誕生于倫敦的 Baignoire Allongée腕表,始終彰顯“搖擺倫敦”時期張揚不羈、蓬勃向上的精神。醒目大氣的表盤和線條圓潤的拱形表殼為這款腕表賦予鮮明特色。卡地亞首次在這一標志性表盤中呈現巧奪天工的卡地亞大師工藝,于方寸間探索精巧技法的無限可能。卡地亞始終秉承“以技藝成就美學設計”的宗旨,正是這一理念促使設計師大膽突破界限、自由揮灑創意,將簡約造型與出人意外的色彩組合與材質相搭配。在卡地亞大師工藝工作坊,工藝大師們采用高超技藝,為各種全新挑戰提出解決方案,令天馬行空的夢想化為現實。
幾何造型與強烈對比是卡地亞的重要風格印記之一。全新Baignoire Allongée腕表以這一美學考量為出發點,重新演繹別具特色的腕表外觀。
豐盈表盤與曲線造型增加了創作的難度。表殼的雙色設計更讓工藝大師面臨艱巨的技術挑戰。為此,他們將表殼結構一分為二,一半為黃金,另一半則采用白金制作,隨后由制表師通過微焊接工藝將兩個部分連接,兩種金質之間的分界則以漆藝線條巧妙隱匿。
表盤整體分為若干個區域,大小不一。部分金質表面經手工潤飾,其余區域則覆以黑色漆藝或黑色琺瑯。兩種金質的區域或經拋光處理,或以手工雕刻出陽光射線紋飾。一枚表盤刻花的工序,需要工藝大師長達4小時耐心細致地工作方可完成。隨后,部分區域會覆上一層半透明漆面,摻入其中的云母微粒營造懸浮通透之感,猶如夜空中的點點星光。組裝覆以黑色漆藝或黑色琺瑯的部件無異于一項技術挑戰,工匠們必須令這些部件與表盤圓拱弧度完美契合。整體表面平順光滑,方可呈現出幽深濃郁的黑色。貼合表殼表面的密鑲鉆石,閃爍璀璨光芒,與黑色部件交相輝映,形成鮮明對比。
每枚腕表在制作過程中會運用到加工、琺瑯工藝、漆藝或珠寶工藝等9種工藝。這款腕表的研發時間超過兩年。
它以新穎方式運用材質與色彩搭配,巧妙演繹幾何造型凸顯卓越非凡的大師工藝,可謂抽象藝術的杰作。這款腕表編號及限量發售50枚。
卡地亞以細工鑲嵌工藝裝飾Baignoire Allongée腕表表盤,盡顯大師工藝的迷人魅力。這項在制表領域難得一見的珍罕工藝,為抽象圖案裝飾的腕表點綴清新明快的色彩。
Baignoire腕表表圈上鑲嵌的鉆石、灰色尖晶石和藍色碧璽將亭部倒轉向外,展露耀眼鋒芒。圓潤弧形、寬闊表盤與倒置寶石鋒芒畢露的觸感形成強烈對比。與普通寶石鑲嵌工藝相比,倒置鑲嵌更為精密復雜,需要比以往多花費20%的時間方能完成。
珍珠母貝、綠松石、縞瑪瑙和白金在表盤上組成抽象圖案,交替呈現亮面和啞光效果,營造出豐富的明暗層次與色彩變化。這些材質經過精心挑選,確保擁有和諧一致的色調,隨后以激光切割成微小碎片,猶如拼圖般相互嵌合為一體。組裝過程極為細致考究,每一步驟均需要借助雙筒放大鏡逐一完成。而在拱形表盤表面完成細工鑲嵌,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每枚表盤需要25小時方才完成裝飾。
這枚腕表結合寶石加工、細工鑲嵌、寶石鑲嵌和制表工藝等四項精湛工藝,編號及限量發售50枚。
路易·卡地亞 (Louis Cartier)于二十世紀初對腕表造型的不懈探索,在Baignoire腕表有著別具一格的呈現。繼1904年采用方形表殼的Santos腕表和1906年酒桶形Tonneau腕表相繼問世后,卡地亞于1912年推出第一款橢圓形腕表。在之后的數十年之中,這款腕表不斷革新。到1973年,這款腕表被命名為“Baignoire”,它形似浴缸,源自日常生活的靈感體現卡地亞獨樹一幟的審美意趣,以及善于發現萬物之美的眼光。Baignoire腕表自問世以來不斷推陳出新,同時始終保持原型表款的美學內核。盡管卡地亞賦予腕表造型無限可能,這款腕表依然在不斷大膽革新的同時,延續其風格精髓。
這是一款擅于逐新趣異的腕表作品,由此衍生的全新珠寶表款再次探索了關于造型的腕表藝術。Baignoire腕表新作讓靈動璀璨的鉆石線條成為矚目的視覺焦點,2種版本各推出2個尺寸。
雙線條或三線條設計巧妙勾勒出腕表的圓潤弧度,流暢環繞手腕。此次推出的鋪鑲鉆表款和彩色寶石表款,后者以創新的組合將藍寶石、祖母綠、綠玉髓或藍色碧璽進行卡地亞經典藍、綠色的搭配。別致的拱型表殼上,表盤采用“雪花式”鑲嵌工藝,交替鋪鑲大小不一的寶石,令金屬鑲座完全隱匿于靈動變幻的光芒之中。尺寸各異的寶石仿佛延續至手腕,令腕表幻化出斑斕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