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對于瑞士整個制表界而言是一個“至暗時刻”,當時因為以日本為代表的新勢力石英表崛起,挾帶著大量生產、超高精準度以及價格上的優勢,從許多方面(特別是當時手表對絕大部分人的作用只是看時間)都強勢壓過傳統的機械表;一時間,絕大多數瑞士機械表生產企業都被這波“新浪潮”給沖擊到搖搖欲墜,迫使品牌們不得不順應時勢,把核心業務也轉頭到石英表的研發上來。
精工1973年推出的石英表
在瑞士表石英危機期間,有些專注于制作傳統機械表的品牌因為反應遲緩,因此在這場“洪流”當中被快速吞沒,以此謝幕。因此,能夠挺住當年危機而屹立至今的鐘表企業,在當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嘗試要向石英表靠攏的表款,所以我們可能理所當然地覺得那些歷史悠久的知名制表品牌應該都曾研發生產過石英表表款;不過也有極個別的品牌在歷史當中沒有推出過任何的石英表款,也沒有在石英危機期間破產垮掉,以下我們就列舉出三個從沒出過石英表的機械表品牌,同時我們也簡單分析為什么他們沒有跟著整個行業的腳步和趨勢創作過石英表產品。
A. LANGE & S?HNE朗格
對于手表玩家來說,不敢想象一只朗格表的表底采用實底設計,里邊裝配有帶有電池的石英機心,而不是傳統設計的那樣,結構精密的格拉蘇蒂紋夾板以及雕花擺輪橋板。朗格之所以沒有推出過石英表與其歷史用很大關系。因為身為德國代表品牌的朗格表在早期遭遇了二次世界大戰,品牌從戰后被東德政府收歸國有,所以朗格大概有45年的時間進入了“休眠期”,直到1990年,朗格品牌重新復生后,當時的機械表也正在走出石英危機并正試著重振聲威,因此在這個時間點回歸的朗格表,當然還是專注于研發自身家族引以為傲的傳統工藝創作各種手上鏈或自動上鏈手表,展現其德國制造的驕傲工藝血統。
BLANCPAIN寶珀
歷史悠久的寶珀表曾經一度陷入了倒閉危機,直至后來的1982年由Jean-Claude Biver和Jacques Piguet聯手收購了這價制表企業。當時表圈內的品牌“”經營之神”Jean-Claude Biver就曾講出豪言:寶珀以前從沒做過任何石英表,以后也絕對不會做。在當品牌的擁有者明確表態后,寶珀就此定調專注于維持機械表傳統,結果當年看似偏執大膽的決定,在今天機械表市場復興后,竟成了寶珀品牌的一個最大賣點之一。Jean-Claude Biver在當時收購寶珀后,力主品牌采用傳統制表工藝研發超高復雜功能手表如三問和萬年歷等等,這樣的堅守立場現在看起來還是很有前瞻性,但是在當時可是一個很需要勇氣的決定,而既然能走過石英表危機的低潮,寶珀從那之后也就慢慢恢復元氣,成為今日表迷心中的頂級名表大品牌之一。
PANERAI沛納海
沛納海在1930年代~1990年代初期,主要是在替意大利軍方制作武器裝備儀器的公司,所以他們并不是一家專門制作生產鐘表的企業,所以手表對沛納海來說比較像是眾多產品中的其中之一,而且手表還是接受軍方的委托才生產制作,并沒有在市場上銷售,任憑1970年代來自日本為代表的石英技術沖擊傳統機械表市場,但對沛納海的沖擊相對很有限,而且那個年代比起石英危機,沛納海比較擔心的是來自軍方的訂單銳減,在自家業務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品牌當然也不會考慮還要額外增資去搶占石英表市場的蛋糕,所以在那段期間沛納海還是繼續少量制作機械表。后來到1993年品牌開始進軍民用市場,就跟朗格一樣,巧妙地躲過了石英危機的關鍵期,所以在那之后一直到現在,沛納海都還在嚴守純粹的制作機械表的傳統。
勞力士自產Cal.5035石英機心
百達翡麗Beta 21 石英表
在歷史當中,許多在我們今天看來非常偉大的制表企業,在70年代的石英危機中都曾推出過石英表產品,包括勞力士和百達翡麗等,勞力士制作的石英表在2003年才停產,百達翡麗的石英表在今天的女款中仍然存在。
以上就是目前都還沒制作過石英表的少數品牌例子,他們有些是堅持走傳統路線,也有的是陰錯陽差沒有被捲入石英革命,在命運的安排之下,造就了它們歷史上保有“零石英表”的記錄,成為今日值得炫耀的一種另類成就。看完后,您還知道哪家品牌在歷史當中也沒有生產過石英表?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們。(本文轉載自鐘表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