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石英危機”這個話題,不少人的心頭總是會浮起一種莫名的緊張感,理由很簡單:日本石英表的精度甩出瑞士機械表十條街,而且還更便宜,所以人們還有什么理由要去購買過時的技術產品呢?二戰之后的瑞士控制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機械表產業份額,因而他們才會受到如此沉重的打擊,無數品牌倒閉,甚至就連那些行業巨無霸也不得不選擇劍走偏鋒來維持生計。
像法國的卡地亞,就推出了Must de Cartier款式,通過更親民的價格來向世人提供他們那曾裝飾過皇室之人手腕的標志性設計理念。不出所料,大眾喜歡它。如今,Must之名再度回歸,三款全新的Must de Cartier腕表既展現了卡地亞Tank的精神,同時更滿足了普通人想要品嘗奢侈品滋味的需求。
全新的卡地亞Tank Must腕表有三種尺寸版本可選:小號、大號和加大號。所有這些表殼的外觀都指向的是由路易·卡地亞所創造的Tank表款,這或許是表殼設計最為雋永的一種詮釋。表冠頂部的凸圓藍寶石當然不會缺席,與精鋼色澤相搭配的它看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小號款的尺寸為22 * 29.5 * 6.6mm,無論性別,它都是腕圍適中之人的理想選擇;大號款的尺寸為25.5 * 33.7mm,它在復古比例與現代品味的對立中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更好的是,它得厚度同樣為6.6mm,所以即便是尺寸變大了但它仍能夠順暢的滑進袖口當中。加大號不同于前兩者,因為它代表的是更現代和更陽剛的態度,盡管31 * 41mm的尺寸在手腕上會相當的有存在感,但8.4mm的厚度卻不會讓它有半分臃腫之感。
全新的Tank Must系列當中有兩種表盤樣式可選,其中小號和大號款的基本設計是相同的,而加大號款則有著另一些更為突出的細節。前兩者的表盤都使用的是蛋白色調,與精鋼表殼的冰冷光澤相得益彰;藍色的劍形指針在與光線交互時既清晰又具美感,長度也是恰到好處。它們之間唯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卡地亞隱藏式logo的位置:小號款是出現在羅馬數字10上,大號款則是出現在羅馬數字7上。
同前兩者相比,加大號款式就像是一款完全不同的作品,品牌通過對幾個細微方面做出修改,就改變了這款表的整體氣質。蛋白色調已被銀色所取代,羅馬數字時標所在的一環有了細膩的日輝紋點綴,而方形軌道刻度所環繞的內區則呈現出了花卉樣璣鏤紋理。隱藏式logo仍然放置在羅馬數字7處,但在其右側卻多出了一扇日歷窗。或許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日歷窗的上方加上了‘Automatic’的字樣,強調了自己的“靜音”性能。
加大號Tank Must腕表內部搭載的是卡地亞自制機芯Cal.1847 MC,這是一枚相當基礎的機芯,自2015年推出以來一直都有著不錯的評價,因為其所關注的重點就是穩定和實惠,而非浮華的打磨,該機芯的擺頻為4Hz,可提供42小時的動力儲備,而纖薄是它最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特點。
而小號款和大號款則搭載的是石英機芯,電池壽命約為8年,這也是它們能夠以相對親民的價格出售的最主要原因。從定義上來看,奢侈品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大部分人都消費不起的物品,但Tank Must的到來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這種概念,畢竟對于卡地亞而言,外觀的設計比其它任何東西都更重要。
上個世紀的Tank Must de Cartier試圖以親民的價格讓大眾品嘗到有限的卡地亞風味,而如今的Tank Must同樣是以親民的價格,卻提供了純正、未經過濾的卡地亞本色。無論是表盤還是表殼上都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是“入門級”產品,因而戴上它也便不會有任何不自信的體現。全新的卡地亞Tank Must系列腕表的起價為19200元人民幣(皮帶小號款),直至30100元人民幣(鋼鏈加大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