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納海最初是為二戰期間意大利海軍蛙人所打造的一種工具向潛水時計,不過如今,品牌正朝著親民化運動表的方向前進著。他們旗下的Luminor Due就是體現了這種演變的最佳例證,該系列時計已變得更小更薄,雖仍保留著一些標志性的設計元素,但已盡可能的遠離了傳統的沛納海風格。
但與此同時,沛納海也推出了與軍用表款一樣尺寸碩大的時計作品,不過表盤顏色卻越來越多樣化,就比如像2016年推出的PAM00690藍盤腕表等。
最近的Luminor 1950 PAM01033 GMT 3日鏈腕表(44mm)本質上就是2016年PAM688腕表的放大版,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它。
與PAM688相比,尺寸并不是它們之間的唯一區別。
指針顏色的改變是一處微小但重要的設計調整,它不再為之前的金色,而是變得與表殼顏色更加匹配。雖然這項改動看起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卻實實在在的賦予了整款表一種更為現代化的觀感,畢竟指針雖小,可卻是表盤上的焦點所在。
不過時標及指針處所使用的米色Super-LumiNova夜光材質很有一種仿古做舊的意味,看起來與嶄新的藍色表盤不是很搭。
它的表盤仍采用了“三明治”結構,這是沛納海的一處標志性特征:下層盤面涂覆了大量的夜光材質,然后通過上層表盤鏤刻出的缺口透射而出。
雖然圖中這款表的表盤顯得很有光澤,但其實是由于燈光打上的緣故導致的,實際上現實當中它的金屬藍光芒相對較弱,不過卻依然很搶眼。
它的表盤布局仍采用的是經典的沛納海配方,即刻鐘位為數字,其余為棒狀時標。表盤的大小允許各元素之間留有足夠的間隔,因而使得它并不顯得雜亂,看上去清晰且美觀。徑向拉絲工藝的修飾與淡褐色夜光材質之間的對比又進一步增強了它的可讀性。
關于日歷窗的位置小編不吐不快,它與表盤的邊緣離得太遠了,如此便將3點位的時標進行了“腰斬”,看著實在不太舒服,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由于用大表殼配了小機芯。
對于這么大的一塊手表來說,其表殼側方的輪廓真的是出奇地優雅。
在手腕上,這款PAM1033無疑是一只大手表,而其拋光的表圈也同樣不小,這就使得它很容易出現劃痕。
或許是因為將這么大的表殼完全拋光會顯得太過分了,所以這就成為了大多數大尺寸Luminor手表表面的標準處理手法。
表殼的其余部分均為拉絲工藝處理。墊型表殼四角處的拉絲紋理以同心圓樣式來呈現,與表耳及表冠護橋處的直條紋拉絲形成了細膩的對比。
同所有Luminor手表一樣,它的表冠護橋上也鐫刻了“registered trademark”的縮寫。
有那么一件沛納海的擁有者知道,而未擁有者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是:表冠護橋機制雖然是沛納海手表的標志性元素之一,但由于留有縫隙的緣故,使它亦可被稱作“灰塵與毛發的收集器”,相信強迫癥患者每天至少都會想要檢查個五六次。
該表款的表殼直徑為44mm,厚度為16mm(其中表鏡占了2.6mm),雖然不小,但對于小編中等尺寸的手腕來說,佩戴起來還是相當的舒適的。雖然它是由精鋼材質所打造的,但品牌在重量和尺寸方面尋獲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所以并不會很沉重。
就功能而言,這款表很容易操作。它是一枚典型的GMT手表,通過表冠以一小時為增量設置第二時區的時間;推進GMT指針的同時也會推進日期,反之亦然。
3日動力儲備(現在是所有搭載了沛納海自產機芯的標配)是這款表作為日常佩戴時計的另一個亮點,即使不佩戴它,它也不會在周末偷懶。
其內搭載著的是Cal.P.9011型自動上鏈機芯,這是品牌的自產機芯,通過藍寶石透底表背可見。
該機芯擁有兩個發條盒,還配備了可獨立調節的時針,對于GMT手表來說最是實用。
Cal.P.9011機芯還帶有復位和停秒功能。當表冠拉出時,9點位的小秒針即會停止運作,同時重置為零,這樣便可以更為準確的設定時間。
該機芯以標準的沛納海方式進行了打磨,說白了就是十分的寒酸。擺陀采用直條紋拉絲來修飾,夾板也是一樣。所有的雕刻銘文都涂上了藍漆,與寶石軸承一起,盡力為這枚機芯提供那么一絲不一樣的色彩。
所有工藝元素,例如像夾板的倒角,都是由機器來完成的,近距離觀察時能夠看出明顯的加工痕跡。但其整體風格還是恰到好處的,準確的點明了品牌所主張的實用主義。
此外,這款PAM1033腕表還帶有動力儲備指示的功能,其被放置于機芯處,在下圖中它被擺陀遮擋住了一部分。
這款Luminor PAM1033 GMT腕表具備了沛納海全部的典型特征,因其碩大的尺寸、獨特的表盤以及標志性的結構,令之在手腕上擁有了十足的存在感。
對于那些想要一款既能做運動手表,又能在辦公室里佩戴的表友們來說,這款藍色表盤的沛納海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前提是:你不是一位低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