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真力時創立的第160周年,為了慶祝品牌在精準制表領域所書寫的輝煌歷史,他們重新推出了Cal.135這一在天文臺計時競賽的黃金時代獲獎最多的傳奇機芯。早在2022年,真力時就曾限量推出過10枚搭載有經典的135-O型機芯的腕表,這些機芯經由著名制表師Kari Voutilainen修復潤飾,一經發布便引起了廣泛關注。如今,品牌再次復刻了這款機芯,并推出了以品牌創始人喬治斯·法福爾-杰科特(Georges Favre-Jacot)的姓名首字母來命名的全新系列——G.F.J.。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該系列當中的首款作品,一款凝聚了諸多匠心細節的39.5mm鉑金三針天文臺腕表。
Cal.135型機芯于1948年面世,它是專為滿足納沙泰爾天文臺競賽的標準而開發的。在那個年代,天文臺計時競賽是制表品牌展示肌肉的重要舞臺,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價值。該機芯由Ephrem Jobin所設計,其直徑為30毫米,是當時腕表組別競賽當中的最大尺寸。它的設計亮點在于使用了一個超大的擺輪以提升走時精度和穩定性,同時還配備了大號發條盒以提供穩定的動力輸出。為了實現這些功能,135機芯采用了獨特的架構設計,特別是運用偏心分鐘齒輪來騰出空間。該機芯的振頻為18,000 vph,配備有寶璣上繞游絲和鵝頸微調裝置,以此來實現精準調校。
從1949年到1962年,135型機芯共生產了大約11,000枚,它分為了兩種型號:一種是商用版本(Cal.135),另一種則是專為天文臺計時試驗設計的競賽版本(Cal.135-O)。后者由真力時的頂尖制表師Charles Fleck和René Gygax精心調校,最終斬獲了超過230項天文臺獎項,一舉創造了制表史上的紀錄。此外,135-O機芯還創造了另一項非凡記錄,即在1950年~1954年間連續五年獲得了納沙泰爾天文臺腕表組別的冠軍,這又進一步鞏固了其傳奇地位。
總有人認為以前的表更好,過去的制表師更懂得如何正確造表。雖然說尊重傳統確實是機械制表的核心,但現代技術卻也無可否認的帶來了眾多改進。全新的G.F.J. 135型機芯延續了原作架構,乍一看幾乎是完美復刻,因為它們的布局幾乎一致,包括大號發條盒、帶調節螺釘的超大擺輪、寶璣上繞游絲,以及Charles Fleck標志性的雙針微調裝置等等。但事實卻遠非如此:135機芯已得到全面升級,盡可能多的融入了現代技術與材質。
首先,它的動力儲備已從40小時提升到了72個小時,這要得益于新型發條彈簧(采用生物彈性合金)的運用。其次,齒輪系的齒形也進行了優化,讓動力傳輸效率變得更高。至于擺輪仍保持為2.5Hz振頻(18,000 vph),但其慣性略有降低。此外,機芯在必要之處還新增了一些寶石軸承,總數現在達到了22顆,進一步提升了整體的耐用性。還有一項重要改進就是機芯具備了停秒功能,方便佩戴者能夠更為精準的校時。當然了,全新的135機芯依然是一枚COSC天文臺認證機芯,它的日誤差控制在了±2秒每天(與勞力士超卓天文臺標準相同)的水準。
該機芯的抗震性能也同樣得到了提升,因為擺軸現在由彈簧固定的寶石軸承來保護。不僅如此,機芯與表盤的固定結構也做了優化,由此獲得了更高的穩定性。它的夾板采用了新型黃銅合金打造,可以進行更精細的打磨修飾,比如新增的內角拋光。夾板的表面飾有“磚墻”紋路,其靈感來自于真力時表廠紅白相間的磚墻外觀。
新作采用了39毫米尺寸的鉑金圓形表殼,階梯式表圈和弧形表耳環繞著頂部的箱型藍寶石玻璃表鏡,凹入式表冠上刻有G.F.J.字母。它的藍色表盤由三部分組成:飾有“磚墻”璣鏤紋路和琢面金質時標及珍珠刻度的外圈;深藍色青金石混合金色黃鐵礦斑點的中圈;以及6點位處采用珍珠母貝制成的小秒盤。
全新的真力時G.F.J.腕表配備了三種表帶:深藍色鱷魚皮表帶、黑色小牛皮表帶以及藍色“Saffiano”小牛皮表帶。此外,消費者還可選擇定制一條鉑金鏈帶作為搭配。該表款僅會限量發行160枚,同時它也可與品牌160周年推出的三款藍色陶瓷計時碼表一起作為紀念套裝來購買。它的官方定價為404.900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