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飛行員手表曾集體遭遇詭異的停表罷工事件,最終在雷達設備上找到了元兇——磁場。時至今日,仍不斷有手表因發條、傳動齒輪、擺輪和游絲被磁化。尤其是游絲磁化 黏連改性,導致手表明顯走快,嚴重的每日誤差可達數十分鐘,甚至停走。淪為半身不遂的精密機械,甚至是'植物人。如何防磁成了制表業界的重要課題。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傳統鋼制游絲時期,防磁手段是增加軟鐵內殼,但效果有限。當認識到手表受磁的重點在游絲,便催生了不斷發展改進的游絲防磁技術。
最早在游絲上 下功夫的 是 柏萊德Charles-Auguste Paillard,1877年用鈀合金 制造出了 抗氧化防磁游絲,但量產應用有限;
三十年代,鐵鎳合金的Nivarox游絲,仍有一定磁性,不能完全解決受磁問題;
2000年左右,雅典表與 瑞士電子與微技術中心 合作,推出的Freak奇想系列腕表 首批將硅材料應用于游絲和擒縱系統;與此同時,百達翡麗、歐米茄與斯沃琪集團聯合研制硅游絲,大幅提升了機械表的抗磁能力,使其更適合現代生活;光刻技術一體成型 擺脫了依靠手工生產游絲,實現了工業化高精度生產,使得防磁,高精游絲從中高端向更多的平價手表普及。 堪稱制表業的重大技術革命。
同時期 勞力士重金研發 鈮鋯合金,抗磁能力約為傳統游絲10倍的 藍鈮游絲;2010年代,精工結合硅與其他材料研制出了MEMS游絲。
目前采用硅材質的游絲及傳動零件是當前手表最普遍采用的防磁手段之一。 那么,當前市面上都有哪些知名品牌采用了硅游絲呢?
雅典表Freak奇想系列首次采用硅游絲和硅擒縱系統,開創了行業先河;
歐米茄Si14硅游絲,應用于同軸擒縱機芯,防磁能力達15,000高斯;如3861機芯的超霸系列;
勞力士 Syloxi硅游絲,提升抗磁性和精準度,但僅用于女表機芯2236;代表表款日志型系列;
積家翻轉系列和Master Control系列;
朗格的Lange 1和薩克森系列;
豪雅的Carrera(CAR5A8Z.FT6175,搭載Heuer 02機芯)和Autavia系列;(WBE5112.FC8266,搭載Calibre 5機芯)等;
帝舵采用自產機芯(如MT5400、MT5652),搭載硅游絲,防磁且通過瑞士天文臺認證;代表表款碧灣系列;
浪琴L888.4機芯配備硅游絲,動儲72小時,兼具精準與實用性;如康卡斯系列;
天梭寶環系列2017年引入硅游絲,獲COSC認證,價格門檻低。
大家可能有個疑問,既然勞力士在女款手表上使用了Syloxi硅游絲,為什么在主力男表中不用硅游絲呢?
那是因為是勞力士認為硅材質易碎, 受沖擊或外力拉扯時 容易斷裂。并且損壞后不能修 只能換,所以對硅游絲的可靠性存疑。
究其深層原因 是出于品牌對金屬游絲的偏愛,自成體系的藍鈮游絲,防磁性能上不輸硅游絲,而且具有抗震和可修復性。在滿足日誤差-2/+2秒的超級天文臺認證的 標準基礎上,更適合長期使用。并且Chronergy擒縱是為匹配藍鈮游絲而設計,并不完全兼容硅游絲,沒必要為了硅游絲 去重新調整核心結構。
在我看來 背后還有專利限制 和分攤成本考慮在內。正是因為有巨大的研發成本要分攤,所以即使是擁有Syloxi硅游絲專利,勞力士肯定也會優先推廣自有技術。硅游絲專利于2021年過期,但最新的3235機芯 勞力士仍然選擇了成熟的藍鈮游絲。
在銷量少、需要小尺寸機芯的女表中使用Syloxi硅游絲,可以儲備硅技術;主力男表使用配套穩定的藍鈮游絲控制成本、保持技術延續。這就是勞力士藍鈮游絲加硅游絲的雙規制。
當今的手表中,有了眾多成熟的防磁技術加持,作為佩戴者是不是就高枕無憂了呢?首先得明確一個概念:防磁 并非完全“免磁化”,所以在購買復雜功能手表時除了優先選擇防磁型號外,日常佩戴最好避免接觸強磁場,如醫院的核磁共振,CT,工業上的電動機與發電機,生活中的微波爐與音響等。
那萬一手表受磁了怎么辦?建議找品牌專業維修做消磁處理。切勿嘗試自行消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