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超過170年制表傳統的天梭非常喜歡賦予那些曾在其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之印記的經典作品新的生命,就比如像之前我們曾為大家介紹過的Telemeter 1938計時碼表、1938天文臺表,以及Heritage 1973計時碼表等等。憑借著復古美學與現代技術的完美融合,令它們每一個都成為了對于經典設計的當代致意。現在,為了向上世紀60年代曾風靡一時的標志性作品PR516致敬,天梭于日前發布了一系列新的表款,本篇文章,我們就來看看其中所包含的一款手動上鏈計時碼表。
要想真正地了解像天梭PR516這樣的經典時計的重要性,一些歷史背景的介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該表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56年,其名字當中的“PR”最初代表的是“Particulièrement Robustes”,意即特別堅固。1965年的時候,在瑞士設計師Lucien Gurtner富有遠見的指引下,PR516款系經歷了一次非凡的變革。由Gurtner所引領的設計轉變也催生出了一款獨特的鋼質表鏈,它的身上裝飾有顯眼的孔洞,呼應了賽車方向盤的打孔造型。
天梭與賽車運動之間的關系可以追溯到1958年,當時的瑞士車手哈里·茨威費爾(Harry Zweifel)寄給了天梭一張簽名照片,照片中的他坐在賽車駕駛位上,并附注有一條信息:“每一場比賽我的天梭都陪伴在我的身邊” 。PR516由此迅速的被營銷成了賽車手的完美時計,并于上世紀60~70年代初成為了天梭的基石產品線。
除了賽車領域之外,天梭PR516在電影史上也同樣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1973年上映的電影《007之生死關頭》當中,PR516作為邦德表獲得了充足的出場時間,與它一道出鏡的還有勞力士的Submariner 5513和漢米爾頓的Pulsar P2 2900。不僅如此,邦德的扮演者羅杰·摩爾本人對于PR516也是偏愛有加,他曾被多次拍到在片場之外佩戴這款表。
之后的歲月里,PR516經歷了各式各樣的迭代,如以精鋼或金色表殼的面貌示人,以及加入了一系列功能,包括像日期、星期日歷等等,最終天梭推出了由Lemania 873機芯來提供動力的手動上鏈款PR516計時碼表,也正是這款表成為了新作的靈感之源。
全新回歸的天梭PR516腕表采用了堅固的錐形精鋼表殼結構,呼應了上世紀70年代運動腕表的設計美學。它的大部分表面均以緞面拉絲工藝做了處理,輔以拋光邊緣進行修飾,散發出了獨特的魅力。新作的表殼直徑為41mm,厚度為13.7mm,與原作36mm的尺寸相比,這個比例顯然更符合現代市場定位。盡管手表看似碩大,但由于表耳很短的緣故,令它佩戴起來仍會十分舒適。
新作的計時按鈕和表冠也保留了70年代前身的精髓,采用了與之相似的設計,進一步提升了整體的復古氛圍。嵌有礦物玻璃墊片的表圈上標注了測速和脈搏計雙重刻度,其中后者使用SLN超級夜光材質做了凸顯,而這也確保了低光環境下的可讀性。
表盤上方所覆蓋的盒式藍寶石玻璃表鏡通過防反射涂層工藝做了處理,因而提供了良好的讀時體驗。整面表盤不論是啞光黑色的主題還是設計布局均是在向原作致敬:位于3點和6點位處的分別是30分鐘和12小時積數盤,而位于9點鐘處的則是小秒盤。這三面子表盤都配有銀色的刻度環,并且該刻度環還以同心圓紋做了修飾,有效提升了精致感。值得一提的是,30分鐘子表盤上的0~5分鐘區域被涂成了藍色,這再度呼應了70年代原作的設計,而它的作用是為了強調比賽開始前的5分鐘。
所有計時指針均被涂上了鮮艷的橙色,用以方便區分;而另一個實用的設計元素便是同樣沿用自原作的針筒式分針了,它讓表盤外緣分鐘軌道刻度的讀取變得更加輕松。有意思的是,天梭在銘文方面并沒有遵循原作的設計,而只是放上了現代的品牌logo和1853的字樣,雖然看著很是簡潔,但悠久的歷史氣息卻是撲面而來。
通過透底表背便可看到其內所搭載的手動上鏈機芯Valjoux A05.291了。天梭表示這枚凸輪計時機芯是專為這款表而設計的,它衍生自Valjoux 7753,但移除了后者的自動上鏈機構,取而代之的放上了一面刻有Tissot 1853標志的夾板。此番調整與全新的上鏈發條設計相輔相成,由此換來了68小時的動力儲備,顯著提升了用戶體驗。
為了保護機芯不受磁場的影響,品牌為之配備了Nivachron游絲,同時還結合上了Nivachoc避震器。它的擺頻為28,800 vph,而其精度也很值得稱道,日誤差保持在了±5秒范圍內。
全新的天梭PR516計時碼表搭配的是一條精鋼三板鏈,它的寬度為20mm,由于配備有快速更換系統,因而拆卸起來十分方便。該表款定價為1850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3,3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