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作為一種超乎尋常的神話圖騰,始終被視為高貴、成就、力量、勇氣和榮譽的象征。為致敬這一形象,瑞士尊貴制表品牌寶璣傾注非凡工藝,敬獻兩款時計杰作。
為了抵消地心引力對腕表機芯精準走時造成的影響,創始人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于1801年6月26日創制出陀飛輪裝置,這一發明始終以其非凡魅力吸引世人。歲月演進,寶璣不斷改進陀飛輪并將其運用于品牌各個腕表系列,最終于2006年推出首款雙旋轉陀飛輪腕表:兩個陀飛輪與差動器相連,成為時間顯示的一部分。兩者固定于可旋轉的中央夾板之上,從而帶動其間的前橋,同時亦是時針旋轉;而時針的延伸部分,則作為了另一枚陀飛輪的前橋。共用的差速齒輪決定了兩者之間的平均速率,驅動整個裝置旋轉;與此同時,兩枚陀飛輪彼此獨立運作,由各自的輪系和發條盒提供動力,每分鐘旋轉一圈。
如此復雜的機械裝置配備588N1型機芯:這款手動上鏈機芯擁有749枚部件,動力儲備達60小時,振頻為2.5赫茲。透過藍寶石玻璃底蓋,寶璣的精湛工藝一覽無余。富有寓意的潤飾圖案以璣鏤刻花與手工雕刻精心繪制而成,彰顯著寶璣工藝大師臻于純熟的藝術造詣。
在位于瑞士汝山谷(Vallée de Joux)中心地帶的制表工廠,寶璣致力于傳承擁有兩百逾年悠久歷史的珍貴工藝。獨立的璣鏤刻花工作室內配備了超過30臺手工璣鏤刻花雕刻機,其中一些的歷史可追溯至數百年前。在工藝大師精準的手工運作之下,這些雕刻機化為藝術車床,創制出一個個精妙的璣鏤刻花圖案。
手工雕刻師則憑借豐富經驗,運用各項技藝在時計作品上刻繪精美圖案。除了雙目顯微鏡,他們所使用的工具和技藝幾乎與幾個世紀前相同。
此款腕表展現一條祥龍盤旋于兩個陀飛輪之間的迷人景象。純手工雕刻的金質祥龍置于兩個發條盒之上,龍爪緊緊鉗住一顆以珍珠母貝制成的寶珠。傳說中,珍珠蘊含著強大力量,并啟迪著智慧。祥龍戲珠亦被視為古代明君治國的象征。
鍍銠的金質中央旋轉夾板以手工璣鏤刻花潤飾,呈現扇形圖案。主夾板下方的金質夾板經過煙灰色電鍍處理,亦飾有“巴黎釘紋”(Clous de Paris)璣鏤刻花圖案。奢華盡在細節:藍寶石玻璃小時圈上以激光鐫刻羅馬數字時標和分鐘刻度,并覆以黑色清漆。而表盤內圈上亦鐫刻了12枚羅馬數字時標并涂覆黑色清漆,從而營造出了小時圈下的陰影效果。
此外,品牌還為每位尊貴主顧提供定制服務,祥龍的形狀和顏色均可根據喜好個性化定制。羅馬數字時標、指針和表帶的顏色也可從寶璣現有設計中隨心挑選。
表殼950鉑金表殼,藍寶石玻璃底蓋
尺寸46毫米
厚度16.8毫米
表盤刻度圈設于藍寶石玻璃圓環上
指針寶璣指針
功能時、分顯示
機芯手動上鏈,雙旋轉陀飛輪,手工雕刻金質祥龍,手工璣鏤刻花夾板,機芯背面鐫刻圖案
擒縱機構寶璣游絲
機芯型號588N1
振頻2.5赫茲
動力儲備60小時
表帶黑色鱷魚皮表帶
在這款新作中可以欣賞到寶璣工藝大師的多種非凡技藝。首先,深紅色表盤在刻度圈和表盤中央之間呈現出不同的細膩色調,這種效果由珍罕工藝——“大明火”琺瑯工藝制作而成。這項古老的藝術需要高超的技法才可掌握豐富的色彩,創制出細膩而優雅的色調。為了呈現這種質感,工藝大師需在表盤上覆以一層硅和氧化物的混合物。此后,表盤在窯爐里經過多次燒制,琺瑯在高溫中被點燃,融化成色。這是一項極為精細的工藝,稍有不慎,表盤隨時有碎裂的可能。
傲然不群的祥龍由純手工雕刻而成,采用玫瑰金材質打造,壓嵌于表盤之上。它以威風凜凜的姿態忠實守護一顆以白色珍珠母貝制成的寶珠。羅馬數字時標、軌道式分鐘刻度和云彩圖案均呈淡玫瑰金色調。刻度圈配以12枚低調含蓄的圓形金質時標,標志性寶璣指針指示時間。
直徑40毫米的玫瑰金表殼內搭載502.3型機芯,厚度僅為 2.40毫米,是寶璣最纖薄的機芯之一。這款自動上鏈機芯由162枚部件組成,可提供45小時的動力儲備。機芯配備硅質擺輪游絲和擒縱叉。硅具備諸多優異特性,不僅耐腐蝕和抗磨損,而且不易受磁場影響,可增加時計走時的精準度。透過藍寶石玻璃底蓋,飾以手工圓形大麥飾紋璣鏤刻花圖案的金質自動陀盡收眼底。
表殼18K玫瑰金表殼,藍寶石玻璃底蓋
尺寸40毫米
厚度6.9毫米
表盤紅色“大明火”琺瑯,手工雕刻金質祥龍壓嵌于表盤之上
指針寶璣指針
功能時、分顯示
機芯自動上鏈機芯
擒縱機構硅質扁平游絲和擒縱叉
防水深度3巴(30米)
機芯型號502.3
振頻3赫茲
動力儲備45小時
表帶栗棕色鱷魚皮表帶,帶有黑色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