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偏愛于何種類別的手表,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個人收藏當中一定多以圓形表款為主。當然了,這并不是說矩形或方形手表就不好,但它們至今仍被認為是小眾派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如果一家手表品牌想要吸引顧客眼球的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推出一款表殼造型獨樹一幟的作品。盡管這種類型的時計在上世紀50年代大行其道,但是如今仍有不少人對它們抱有欣賞的態度。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幾款“非主流表殼”腕表當中的代表之作。
漢米爾頓的Ventura腕表在這個領域當中擁有著毋庸置疑的傳奇地位。它首先是因為在電影《藍色夏威夷》當中出現在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的手腕上而被稱為“貓王手表”,后來又隨威爾·史密斯在《黑衣人》中登場而廣為人知。除此之外,Ventura還因為是世界上第一款以電池為動力的電子表而得以在鐘表史上留名。該表款于1957年面世,由Richard Arbib設計,它的到來可以說完美宣揚了漢米爾頓Electric機芯所體現的那種致力于高科技未來的太空時代思想。如今,漢米爾頓官網仍提供有多種款式的Ventura腕表供消費者選擇,而盡管曾經的Electric機芯早已被石英機芯所取代,但Ventura那獨特的外形依然會令人感到驚奇。
“卡地亞是非主流表殼設計的大師”,這句話不接受任何反駁。從Tank Asymétrique到Cloche de Cartier,再從Baignoire Allongée到Privé Tonneau,你很難在它們之中做出選擇,但我認為,Crash才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那一位。于1967年面世的Crash,據稱它的靈感原型是一枚在一場交通事故的大火中被燒熔變形的Baignoire Allongée腕表。當然,不論真相如何,都改變不了一點,那就是Crash的設計確實標新立異。盡管它打破了典型的奢侈品勢利規則,但Crash卻成為了高端拍賣會上最搶手的表款之一,并且還催生出了眾多的復刻版和限量版作品,屬實充滿了諷刺意味。
超霸月球表的不對稱性非常微妙,但自1964年的pre-moon ref.105.012以來,它便一直都是月球表外殼設計的固有組成部分。除此之外,標志性的lyre外扭表耳設計至今也仍被用于現代的超霸月球表身上。尺寸適中的表殼看似正常實則右側存在輕度變形,將表冠和計時按鈕包裹了起來,為它們提供了防護,但卻并未給整體輪廓帶來任何突兀之感。正是這種微妙的設計使得表殼一眼看起來是對稱的,由此教科書般的展示了非對稱設計實際上是可以助力平衡的,而不是破壞掉它。
因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之手而出名的手表并非只有開頭的Ventura,還包括他在1970年之時收到的一枚罕見的限量版作品——勞力士King Midas。這款表于1964年面世,而它的設計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杰羅·尊達。表殼左側凸起的輪廓是基于希臘帕特農神廟的三角門楣而設計,另外表盤上也印有希臘字母,故此得名King Midas。這是尊達早期一體式鏈帶設計理念的絕佳范例,也是勞力士專注于運動手表路線之前的奢華顯露。同樣值得一提的就是,如此尊貴的手表竟然采用了左側表冠設計也是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