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阿伯拉罕-路易·寶璣的發明,陀飛輪無疑要排在首位,但與此同時,這位傳奇制表匠師在問表領域也同樣留下了自己的印記。盡管寶璣先生并不是這種復雜機制的發明者,但他通過創造由音簧運轉而非響鈴的打簧表進一步完善了這項功能,也為今日仍在使用的打簧游絲機制鋪平了道路。為了向品牌創始人致敬,寶璣剛剛發布了Classique經典復雜系列7637三問腕表的全新版本。這款表仍保持了純粹,完全專注于報時的工作,而這一切均在玫瑰金和黑色大明火琺瑯的華麗組合中來進行呈現。
此前走經典的寶璣風格路線、在純金璣鏤紋表盤上配備有小秒盤和24小時顯示的Classique經典復雜系列7637三問腕表在去年完成了改款,整體外觀變得更加簡約得體又優雅。這款表最開始是以18k白金材質打造,搭配了一面藍色的大明火琺瑯表盤,表盤之上只保留了時分指針,而其它功能都被盡數移除。
今年,ref.7637推出了全新版本。新作仍保持了去年的簡約風格,但采用了新的材質和顏色組合,即18K玫瑰金表殼搭配黑色大明火琺瑯表盤,這讓這款表變得更為引人注目,對比更鮮明,也更具暖調氛圍。它仍然純粹且優雅,只是更加富有活力。新作的表殼直徑為42mm,厚度僅為12.2mm,整體設計也是典型的寶璣風格:纖細的拋光表圈,帶有槽紋修飾的中殼側面,以及獨立焊接的細直表耳等。表殼的正反兩側均覆蓋的是一面藍寶石水晶玻璃鏡片,而三問報時功能則是通過左側的按鈕來觸發。
與明亮而溫暖的金色表殼形成了鮮明對比的便是全新的黑色大明火琺瑯表盤。帶有色彩的粉末由二氧化硅和氧化物混合而成,它先會被溶解在水中,而后涂抹在表盤上。每涂抹一層和一種顏色,都需要在超過800攝氏度的設定溫度環境中精心燒制設定好的時間長短。這是一個復雜且耗時的過程,最終結果便是一面光潤有度、經久不變的表面……在這面表盤上,寶璣的阿拉伯數字時標、分鐘刻度和品牌logo均以銀色粉末勾勒出來。時間由經典的偏心月形金質指針來指示。奢華并不是它的主旋律,純粹的優雅才是。
將手表翻轉過來,入眼的便是一枚有著完全雕刻式夾板的機械機芯,打磨相當令人驚艷。盡管這枚機芯采用了現代架構,但其設計卻是非常的傳統,承接齒輪傳動系的吉他形和三指夾板源于經典的Lemania基底。經黑色拋光處理的鋼制音錘敲擊著一組打簧游絲,這些音簧并未放置在機芯底部,而是固定在中殼邊緣上,這不光能大大減少表殼厚度,同時也會令音調變得更加和諧。此外,這里的音簧也為金質,根據品牌所言,黃金能產生出最好、最醇厚的聲響,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由于音簧和表殼皆為金質,因此它們有著相似的抗阻特性,進而使得音簧傳送到表殼的聲音更有效率。這枚手動上鏈機芯的擺頻為2.5Hz,充分上鏈時可提供40小時的動力儲備。
寶璣為這款表搭配的是一條黑色鱷魚皮表帶,表扣為18K玫瑰金B字標折疊扣。全新的寶璣Classique經典復雜系列7637三問腕表(黑色大明火琺瑯表盤)為常規不限量作品,它的售價為1,907,000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