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天梭推出了一款外觀迷人且價格實惠的復古計時碼表:Telemeter 1938。這款表采用的是雙眼式布局設計,究其原因與業界當中的一枚帶有傳奇色彩的計時機芯——ETA-Valjoux 7750有著很深的聯系。這款久經考驗、性能質量都很可靠的機芯是在上世紀70年代初創造出來的,在近50年的歲月當中,它歷經多次演變,擁有了多種不同的變體、功能和布局。該機芯在不斷優化的框架基礎上持續升級,通過融入現代的技術做到了與時代同步發展。像出現在這款Telemeter 1938身上的,便是7750的最新演變版本:Cal.A05.231。
Valjoux是一家著名的機械機芯制造商,幾十年來,該公司所出產的機芯為一些極負盛名的制表品牌(如百達翡麗、江詩丹頓、愛彼或勞力士等)的產品提供了動力。如今,隨著瑞士制表界當中機芯制造商的不斷合并,Valjoux業已被Swatch集團所吸收,更準確地說,是它變成了強大的ETA。
Valjoux 7750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初,它的出現是該公司對于自動計時碼表問世的回應,亦是為了趕上像真力時的El Primero、豪雅/百年靈/漢米爾頓的Calibre 11或是Lemania 1040等競爭對手的步伐而推出的產品。
80年代中期的一款天梭PR Chrono計時碼表,由7750提供動力
Valjoux 7750通常被認為是最早借助于計算機創造出來的機芯之一,它由Edmond Capt設計,基于的是手動上鏈的Valjoux 7730計時機芯(本身源自于Venus 188)打磨而成。因此,它所采用的是凸輪杠桿而非導柱輪機制來驅動計時模塊的不同功能。該機芯于1974年發布,但由于石英風暴肆虐的緣故,所以很快就停產了。而后在80年代中期的時候它的生產線又被重新啟動了,當時正趕上業界對機械機芯的需求回升,于是它也就此逐漸成為了瑞士制表界當中應用最廣泛的計時機芯。
如今近半個世紀過去了,7750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成為了人們眼中的一款堅固、精確且可靠的機芯。雖然它的機械架構并不“高級”,但它的性能卻可以說超過了不少“高貴”的自制計時機芯…與斯沃琪集團的許多主力機芯一樣,隨著版權到期,這一久經考驗的機芯便有幾個克隆體被創造了出來,尤其是Sellita SW-500芯系。甚至于一些迭代產品還換上了導柱輪,如之前給大家介紹過的La Joux-Perret。
回到天梭身上,ETA-Valjoux 7750是他們今日機械計時碼表系列的基石,其既為該品牌的產品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同時也讓它們擁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性價比,就比如這款Telemeter 1938,價格還不到2000歐元。看著這款表,你不難發現它在機芯方面的幾處演變。首先,7750傳統的6-9-12子表盤布局已不復存在。許多品牌都更傾向于ETA 7753經典的3-6-9布局,又或是這里我們所看到的平衡又復古的雙眼式布局。而將手表掉轉過來,藍寶石透底表背又向我們展現了該機芯多年來實現的另一些進步。
Cal.A05,這是天梭對于ETA的命名方式。該機芯于幾年前發布,它是7750的升級版,其特別之處在于,在傳統的Valjoux架構下,A05的動力儲備時間從之前的48~54小時增加到了68個小時的水平。
對于擺輪,Cal.A05.231融入了兩項最新的改進,首先就是它裝配了防磁的Nivachron游絲。我們都知道,在現代世界中,磁場無處不在,因而手表的內芯部件很容易便會被磁化,特別是游絲,它在受到磁化后線圈會都粘連在一起,而Nivachron的使用則意味著機芯在精度和可靠性方面都將會有顯著的提升。其次,A05.231使用了可變慣性擺輪,取消了快慢針系統。為了調節手表的速率,制表師們不再需要通過撥動快慢針來調節游絲的活動長度,而是通過轉動擺輪輻條上的不對稱螺絲,利用重力慣性來達到調整快慢的目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新版本的打磨修飾已比早期版本的7750好了很多。它依舊傳統,比如帶有珍珠紋的夾板,也有亮點可言,比如品牌個性化定制的鏤空擺陀。當然,這些打磨都是很工業化的,因為你不能期望在這個價位上的手表會有大量的手工修飾,但盡管如此,它的整體觀感依然會令人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