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在網上查看手表的規格時,總是會看到一些常見的參數,比如像表殼的直徑、厚度、防水等級、表鏡材質,以及機芯動儲等等。盡管這些信息確實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但對于消費者們最關注的佩戴性而言,有個十分重要的細節往往都被忽略掉了,它就是:表耳間距(lug to lug)。雖然在論壇上我們時常能夠看到有關該參數的討論,但是在大部分手表品牌官網所顯示的規格列表當中,我們卻很少能夠看到這項參數的身影。
顧名思義,就是縱方向上以毫米為單位,從一端表耳頂部到另一端表耳頂部的距離。對于剛剛入坑的新手們而言,他們可能會將“表耳間距”與“表耳寬度”相混淆,后者是橫方向上兩個表耳之間的距離,這是決定表帶寬度的參考要素。
近期重新推出的SUB 300腕表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一款性能、尺寸都非常專業的手表,并且幾乎適配于任何人的手腕。憑借著時度那獨特的飛碟式造型設計,這款圓潤的潛水表很好地證明了:表殼直徑大并不意味著上手也顯大。原因在于,雖然它的直徑為42mm,但這款表的表耳間距只有大約45mm。這就意味著,它在手腕上既能夠保持專業的形態,同時在縱方向上(即表耳間距),也具有著一款正裝表的輪廓。
有些消費者可能覺得42mm的手表對于他們的手腕來說仍顯得太大了,但亨利慕時的這款Streamliner飛返計時碼表將證明這是一種錯誤的感知。這款無表耳設計的手表可以說是現在市場上可穿戴性最強的42mm時計作品之一,從標題上我們已經看到,它的表耳間距等于它的表殼直徑,如此前衛的造型和比例,造就了它完美的穿戴體驗。
看過我們之前文章的表友可能還記得,它的表鏈頭節是固定的,與表殼直接接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表耳,那么算上它的話會有什么變化嗎?答案就是,上手之后它仍然會比一款現代的潛航者腕表要小。原因是因為,這個固定鏈節是呈45°角傾斜的,這就意味著額外的這幾毫米并不會直接向外伸展。相反,它會更契合于手腕線條,進而令其整體的輪廓造型更具美感。
我非常喜歡Nomos這個品牌,但我卻一直沒有入手的想法,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產品的表耳間距實在讓我接受不能:許多時候,Nomos手表的表耳合起來差不多能有10mm那么多,就比如像是Ahoi系列。Ahoi Atlantik是一款有趣的潛水表作品,它擁有著其它品牌同類作品所沒有的獨到外觀,盡管如此,但是50mm的表耳間距著實令人駐足不前。
不過好消息是,它有一款36mm的版本可選;然而事實證明我想的還是太多,它的表耳間距仍達到了46mm。其實這個尺寸對于我的手腕來說是沒太大問題的,但關鍵在于,它并沒有一體式表帶設計,所以那種直接透過縫隙看到手腕的感覺就讓我很沒安全感,因而我就沒了想法。
當然了,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因而難免會混入一些個人偏見,但這篇文章的主旨其實是想要提醒大家,在下訂單之前一定要仔細了解到所有的尺寸規格。當然,如果有條件,還是去店里親手試戴體驗一下最好,然而我們也都知道,并非所有的手表都能在當地的精品店中找到,所以,這就只能靠自己事先做好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