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我無時無刻都散發著濃濃的異域風情。”
當年網上盛傳一段黃西在白宮招待晚宴上的一段演講(或脫口秀),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每次去瑞士表展或出差的時候,經常會想起,既有趣又深刻,無論身在何處,熱愛自己的民族及文化,永遠是獲得別人尊重的前提。
2016年偶然的機會偶然得到了一只北京表推出的“一型表”復刻款,整表的設計,特別是表盤上那金色的天安門標志,可以說承載了無數華人的精神信仰。所以第二年的巴塞爾表展,我便高高興興的戴上這只表去也。作為一名鐘表媒體人,在這個國際上最大的鐘表舞臺上,還有什么比戴上一只表盤上有天安門的手表更神氣的呢!自我接觸腕表以來,國表陣營確有幾次讓中國表迷為之振奮的作品及事件。首先的便是許耀南大師主導,北京表推出的首款陀飛輪腕表,因陀飛輪框架形如一只燕子,因此昵稱為“北京小燕兒”,飛上了每一位表迷的心頭。
2006年,北京表與雕刻師劉棟合作,推出了一款浮雕工藝裝飾的陀飛輪腕表“游龍戲鳳”,其壯觀程度令人嘆為觀止,不僅機芯夾板表面,甚至齒輪的輪齒、輪輻,發條盒的正反及側面,甚至包括螺絲表面,固定游絲的外樁環上等等,即使在十多年后的今天看,這款表都位于中國鐘表有史以來的最頂端。
2008年,另一件被表迷津津樂道的事件發生在當年的巴塞爾表展,海鷗表制作雙陀飛輪腕表被瑞士同樣善于制作雙陀飛輪,同時價格數十甚至上百倍于海鷗的GREUBEL FORSEY(高珀富斯)投訴抄襲,表展組委會迅速組織鑒定組裁定,最終結論是海鷗表的雙陀飛輪結構并不存在抄襲,駁回GREUBEL FORSEY(高珀富斯)的申訴,同時給予海鷗雙陀飛輪腕表很高的評價。從第一款陀飛輪,到雙陀飛輪,再到萬年歷、三問,有人說“瑞士用幾百年做過的路,中國的制表廠用幾年時間便完成了。”稍有些夸張,其實是瑞士人已經鋪好了路,我們開著紅旗轎車追過來自然省時省力很多,而這輛車上的駕駛員,我認為就是海鷗表。
據我所知,海鷗表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備計時、萬年歷、陀飛輪、三問,四大復雜功能技術的制表廠。當然常規機芯的生產能力在國內也是遙遙領先,可以說是相當于是中國的ETA。可惜我至今還沒親耳聽過海鷗的三問,不過據一位可靠的前輩說,論音質的話,可以與瑞士一些頂級品牌一較高下,令人驚艷。
寫到這里才突然想起,我原本是打算寫中國風腕表的。以上就當技術篇,下面繼續開始技藝篇。飛亞達大師系列敦煌主題腕表
金雕、琺瑯、刺繡……這些都是極講究細致和耐心的技術,中國從不缺乏這方面的能工巧匠,我覺得世界范圍內,能和中國人比拼細致與耐性的,可能只有瑞士人和日本人了。瑞士人的耐性是被雪山憋出來的,中國人的耐性,可能是被爸媽的棍棒和高三的卷子磨煉出來的,哈哈哈!曾經看到香奈兒Mademoiselle Privé系列中推出了多款刺繡表盤腕表,隨即被一眾媒體捧上了天。那款表確實挺好看,但是,論刺繡工藝,你們見過蘇繡嗎?見過蜀繡嗎?見過湘繡見過粵繡嗎?我當時清清楚楚聽到心底有一句吶喊聲:“飛亞達!北京!海鷗!你們整天都在琢磨什么啊!”
好在飛亞達的嗅覺也是比較敏銳,很快便力邀國寶級刺繡大師趙紅育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刺繡藝術腕表。更精彩的還有采用雙面繡的十二生肖腕表,這種工藝水平,我覺得瑞士品牌真是羨慕不來的。
同樣的還有琺瑯,除了小有名氣的熊氏琺瑯,此前去深圳,還見到了一枚譚氏琺瑯的白虎,神情威嚴犀利,毛發也是分毫畢現,栩栩如生,這水準放在瑞士,也是能獨挑大梁的了。前不久竟然刷到了譚氏琺瑯的抖音賬號,除了微繪琺瑯外,掐絲琺瑯也是很高水準。
并且,相比瑞士品牌外,中國的品牌及工匠無疑更懂得中國的傳統文化。所謂的中國風,追求的其實就是一種意境。大可翻江倒海眾覽群山,小可放空一切,眼前只留一花一木的世界。這既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智慧。你看上海表最新推出的中心陀飛輪腕表,陀飛輪四周環以星空圖案,給人感覺也是非常符合古人對于宇宙的觀念,“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象征時間的陀飛輪便在這宇宙間循環往復,無始無終。
行者系列遠航者腕表是位于丹東的孔雀表以國潮陀飛輪理念打造的最新作品,以陀飛輪搭配新潮大膽的設計,再加上平實的價格,有理由可以成為年輕人的第一只陀飛輪腕表。
這篇內容以陀飛輪開始,很自然的也已陀飛輪結束了。突然覺得中國的制表品牌和制表師就像陀飛輪一樣,掙脫一切束縛,自強不息,孜孜不倦。我們的國表頑強奮斗過,也迷茫過。但我驚喜的發現,如今它幾乎已經成為了眾多表迷曾經所最期待的樣子。
將雙陀飛輪的位置從6點、9點變換到5點、7點,看似簡單的位置變化,卻涉及機芯內眾多結構的調整,孔雀表經過不懈努力,才呈現出這樣一款更符合國人追求平衡之美的腕表。
所以,
買只國表吧,它已經具備給你驚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