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組關于國產鐘表的宏觀數據,該數據是由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發布。一是生產情況,2019年1-6月,全國鐘表制造業主要產品中,鐘完成產量6766.8萬只,同比增長-0.3%;表完成產量6547.5萬只,同比增長-10.9%。6月當月,全國鐘完成產量1453.4萬只,同比增長9.9%;表完成產量1189.0萬只,同比增長-7.5%。銷量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絕對數量仍然很大。
二是效益情況,2019年1-6月,全國規模以上鐘表制造企業營業收入188.3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利潤9.5億元,同比增長2.9%。通過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兩個特點:一是銷售量大,銷售額小;二是規模以上鐘表企業收入和利潤實現雙增長。我們知道,規模以上經濟的運行情況歷來都是觀察經濟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比如,我們很多人都記住了勞力士、百達翡麗、卡地亞、歐米茄等大牌手表的名字,這些其實都是規模以上經濟的代表。
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雖然國產鐘表的銷售量很大,但是實實在在的銷售額和國際大市場相比,還是比較小的。比如,從宏觀來看,近幾年全球手表零售額從2012年的約1083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1554億美元。而且,從微觀來看,2018年勞力士一個品牌的銷售額就達到了54億瑞郎(約合人民幣388億),歐米茄也達到22.6億(約合人民幣162億)。
由此可見,國產鐘表的附加值還是比較低,和國際大牌的差距非常之大,提檔升級的空間還有很大。有人說,國際貿易分工決定,每個國家只要做好自己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分工就好,不足的地方不用著急,也不用擔心,買就是了。然而,美國特朗普的一系列行徑告訴我們,能自產的還是要自產,不要過度依賴國際貿易。
雖然,鐘表是非必需品,而且傳統的手表也不屬于所謂高科技產品,不必為此過度擔心。但是,國產鐘表品牌的提檔升級壓力也是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