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2017 SIHH日內瓦表展上,帕瑪強尼所推出的Toric Hémisphères雙時區逆跳腕表無疑是該品牌迄今為止進軍高級旅行手表市場最成功的一次嘗試。本文當中的這款玫瑰金表殼/白盤腕表型號為PFC493-1002400-HA1442,它贏得了2017年GPHG日內瓦鐘表大賞上的“最佳旅行腕表”獎。但同時它還有另外兩種版本可選,一種是板巖灰色璣鏤紋表盤/玫瑰金表殼(ref. PFC493-1000200-HA1242)款式,另一種則是價格相對更親民一些的精鋼表殼黑盤款式(ref. PFC493-0001400-XA1442)。
令這款表脫穎而出的原因在于它的第二時區時間顯示盤(12點位帶有獨立晝夜顯示模塊的子表盤)可通過2點位處的專用表冠來進行分鐘的調節。
大多數帶有GMT或兩地時顯示功能的旅行手表都允許以一小時為增量來進行調校,然而我們也都知道,全球有13個時區的時間與協調世界時(UTC)相差30或45分鐘。事實上,整個世界約有20.25%的人口都生活在這些地區,所以如果你想在諸如印度、斯里蘭卡、伊朗、緬甸或尼泊爾等國家來跟蹤時間的話,大部分“旅行手表”都是派不上用場的。
這款Toric Hémisphères雙時區逆跳腕表內部搭載的是Cal.PF317型自動上鏈機芯,它的擺頻為28800 vph,可提供50小時的動力儲備。該機芯由316個部件組裝而成,是以帶有COSC天文臺認證的自產機芯Cal.PF331為基礎打造的,于其上添加了Agenhor機械模塊實現了第二時區顯示的功能。Agenhor是日內瓦的一家家族式經營機芯制造商,負責幫助像是MB&F、海瑞溫斯頓以及梵克雅寶等品牌打造他們自身無法打造的手表,以及生產“AgenGraphe”計時機芯。
通過拉動2點位處的表冠便可使該機械模塊脫離,此時佩戴者便能夠對第二時區的時間進行獨立的調節,詳細至分鐘。一旦佩戴者設定好時間并將表冠推回至原位,第二時區盤就會即刻開始運作,與當地時間同步行進。
第二時區晝夜指示模塊被放置在了子表盤的左側,雖然它破壞了盤面整體的平衡感,但與可能造成混淆的風險相比起來,也就不算個事兒了。至于6點位處的晝夜指示模塊則是與家鄉時間聯動的。
除此之外,Cal.PF317還帶有逆跳日期顯示的功能,它通過頂端為紅色新月狀的中央指針來指示。品牌表示,當該指針從月末至月初做240°逆跳運動時,彈簧會提供“足夠充裕”的能量來支持它完成這項動作,因而肉眼是很難捕捉到的。
將手表翻轉過來,你便會見到一副古怪的場景:透底表背開在了偏心的位置。其實這里沒什么門道兒,只是用于揭示機芯的基座結構部分PF331,這與我們在Toric Chronometre腕表身上所見到的場景十分相似。該機芯以手工的方式來打磨修飾,上面通過珍珠紋及日內瓦條紋進行了點綴,而22k金質擺陀處則以璣鏤紋理和PF標志來裝點。
由于添加了第二時區模塊使得機芯增大的緣故,導致了這款表的尺寸比大多數帕瑪強尼的時計都要大,其表殼直徑為42.8mm,厚度為11.9mm。以下兩項參數可以讓我們更直觀地來理解,標準的Cal.PF331機芯為25.6mm寬、3.5mm厚;而Cal.PF317機芯的尺寸則為35.6mm寬、5.4mm厚。
Toric表殼結構向來精致,但需擁有帕瑪強尼卓越修飾工藝的加持才算完整。滾花表圈絕對是一大亮點,它的設計顯然是受到了古希臘建筑中多立克與愛奧尼柱式的啟發。而其傾斜表耳采用了傳統的外觀來呈現,不再是我們從Tonda或Ovale系列表款身上所見到的淚滴式表耳設計。
其表盤上細膩的粒紋表面是通過在黃銅板上研磨銀粉,并使用馬毛刷手工處理得到的,質感那是相當的出眾。它是由Quadrance et Habillage來完成的,即是帕瑪強尼的表盤制作部門。
這款玫瑰金表殼/白盤版的帕瑪強尼Toric Hémisphères雙時區逆跳腕表的價格為29500美元。之前所提到的板巖灰璣鏤紋表盤款式的價格為29700美元,而精鋼黑盤款式則為184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