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東西都有好有壞,表也不例外。
那到底什么是“好表”?什么又是“爛表”?
手表作為機械計時儀器,區分好壞最開始、最重要的標準莫過于走時的精確度和穩定性。作為精密的機械,決定走時的精確度和穩定性又在于機芯的設計、零件的加工精度、后期的裝配調試......
有的手表品牌對手表的加工要求嚴格,手表精度和穩定性優良、設計又比較好,品牌聲譽自然高。我們國家在50年代的時候,鐘表的生產能力比較弱,手表依靠從國外進口。當時的國營進口公司、稅務部門和國營商店依靠各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聲譽以及手表質量進行了分類分級,這個就是現代網上流傳的手表等級最初的來源。
下圖為六七十年代的手表等級原版資料:
看了半個世紀以前的手表分類等級資料,大家肯定會發現非常非常多的問題。
第一:很多現在著名的品牌根本就沒有出現在資料上面,比如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愛彼Audemars Piguet。
第二:現代頂級品牌排名卻靠后,比如寶璣Breguet,當時叫百里鴿,只位列四類表。
第三:現代普通手表品牌卻位列前茅,比如Longines浪琴、Cyma西馬、Eterna依特那
第四:品牌名字和現在差異大,International Watch Co以前叫“國際”,而不是現在的“萬國”。并且在當時'萬國'這個名字被Universal使用,Universal也就是現在的宇宙牌。
之所以出現上面提出的問題,原因是各方面的:
首先,當時我們國家百廢待興、經濟水平低,整個國家一貧二窮。進口的手表大部分是簡單的功能手表,僅作為看時間使用,并沒有技術上過于復雜、材料過于貴重的奢華品牌。所以就沒有出現百達翡麗、愛彼之流。好多老一輩人戀戀不舍“英納格'和"梅花",說當年的它們是多么的好。其實并不是它們多優秀,都是同行們的襯托!
其次,幾十年的歲月流逝,不少具有悠久歷史的品牌被挖掘重現包裝上市,借尸還魂,還有品牌經營不善而倒閉,還甚至各種品牌合并、收購、重組,所以才有當時和現在的品牌排名的差距懸殊和品牌名字的不同。
必須說明一下,上面的這些分類僅僅是我國當時為了便于進口而自我設定的標準,并不是瑞士官方的評定,瑞士官方機構從來都沒有評定過。
這樣的手表分類標準就沿用了幾十年,到了2000年左右,中國的經濟在飛速發展,老百姓的閑錢多了,對于手表的熱情也高了。當時的國人有錢但卻對鐘表的了解不深,再加上陳舊的手表分類標準以及不適應當時的環境了。所以,當時社會上就開始對手表品牌進行再次排名,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兩個版本。一個是''十大名表',一個是''新版分類評級''.
“十大名表”是手表雜志《名表論壇》依照兩岸三地的讀者投票評選出了當年最受歡迎的十大品牌。當時評選出來的排名是:
1.百達翡麗
2.江詩丹頓
3.愛彼
4.寶璣
5.萬國
6.伯爵
7.卡地亞
8.積家
9.勞力士
10.芝柏
而''新版分類評級''則是有表友@Shek329 在論壇發布了一篇長文,對手表再進行了一次分類評級。希望給不了解手表品牌現狀的朋友們一個初步認識。因為當時論壇里面的人都熱衷老表、古董表,為了便于大家區分,所以這位作者就在曾經的進出口手表分類等級上面做了修改,參考了當時各個品牌產品的平均價格檔次,也考慮了表廠的技術水準(例如自家機芯普及度,技術復雜程度等等)做出了全新的分類等級。
而后有了下面的排名:
這兩個版本的手表排名一出現就火了起來,首先是被普通消費者視為寶典,按圖索驥。其次,榜上有名的鐘表品牌經銷商借著此排名向消費者宣傳。甚至,有一些榜上無名的'野雞'品牌為了牟取利益篡改排名發布到網上。
無論是''十大名表'還是''新版分類評級''在現在看來都是沒有“錯”的,它們所想完成的目標無非就是在那個消費者都不成熟的年代給大家一個最基本、最直接的鐘表知識普及,傳播鐘表文化。只是在后來的日子里面,斷章取義、心懷不軌的人太多,榜單就漸漸變了味,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這兩個榜單排名也已經很好地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對當時國人的鐘表消費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十多年過去,鐘表市場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不少品牌借尸還魂重新生產,還有品牌獲得財團支持大力發展,曾經的手表排名也已經不再適用。有人又開始做手表品牌排名,其實手表品牌具體排名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沒有任何組織和人能給出一個具有公信力、大家都認可的具體排名出來。“十大名表”的“名”到底是何含義?
如果說是“有名”,我想蘋果iwatch的知名度在世界范圍內可能還比百達翡麗高。
“分類評級”的標準又是什么?
如果是看銷售數量,幾千塊錢的天梭出貨量遠超江詩丹頓。
如果是看銷售額,勞力士和Apple Watch可以搶奪第一了。
如果是看單價,那種鑲滿鉆石的珠寶表可以秒殺很多品牌了。
如果是比品牌歷史,賣衣服的Burberry巴寶莉賣手表的歷史比愛彼、勞力士都長。
如果是比較復雜程度和制作水準,不少名不見經傳的獨立制表品牌也能力壓傳統大牌。
文章的最后,引用ctime表態網CEO張帆一段我很喜歡的話:
因為自己沒有辨別美丑好壞是非的能力,所以需要拐棍。這本身也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有學習成長的時候),但是本來拐棍只能帶進門,傻子卻就此只認拐棍,而不知道學習了。然后,壞人就開始利用各種排名騙各種傻子,再然后,傻子們就開始為排名各種吵架爭論......所有談品牌排名的,不是騙子就是傻子。絕大多數是后者。
“十大名表”和“一類一等”看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