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主要講述:偏心表盤保留的古典氣質
有時為了加入一種功能,就要犧牲表盤的設計,這個時候偏心設計表盤是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越復雜的款式偏心設計出現的概率也就越高,例如遇到陀飛輪時。陀飛輪向來是復雜工藝的證明,也是最被人欣賞的焦點,自然陀飛輪的部分就要大一些,換句話說就是賣點要突出。廠商往往刻意加強陀飛輪占據表盤的位置,這就造成了表盤布局的不均衡,從而誕生了偏心設計表盤,這成了每個品牌的特別選擇。當陀飛輪出現時,大多數都會有偏心設計表盤,可以看作一種被動的偏心設計,從外觀來說不見得不好看,相反達到了陀飛輪突出的印象。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Project Z5 腕表首度結合陀飛輪與雙時區設置功能,復雜的自動陀飛輪裝置,位于6時位置,與整款腕表鮮明的運動特征一脈相承。在Z5表款中,制表大師還增添了一個全新的挑戰:納入兩地時間功能。第一個時間(參照城市)位于中心偏2時位置,第二個時間(目的地城市)則位于9時位置。左上角的顯示窗口包含了24個世界城市的名稱,分別對應24個時區。表盤的顯示沒有用相等的尺寸來規劃三個功能區域,首先,陀飛輪作為最重要的功能自然出現在6時位置,被固定在一塊夾板上,與上面表盤分開。左右兩個時間顯示一小一大分置左右,以區分開時間。可以說表盤上的不對稱性顯示的非常淋漓盡致,這種不對稱性令偏心設計表盤很有看點,一點也不會突兀,屬于少有的成功設計。
愛彼(Audemars Piguet)Millenary Carbon One Tourbillon Chronograph腕表采用了偏心設計表盤,因為Millenary系列本身就是偏心的一種設計,即使沒有復雜功能也是偏心的設計,后來隨著各種功能的加入偏心更加合乎邏輯。
真力時(Zenith)的偏心設計表盤來自Class Tourbillon El Primero Moon&Sunphase腕表,表盤顯示出的復雜的功能布局,采用的是非對稱的設計,各種功能分居各處。主表盤偏重于右側,30分計時和12小時計時都置于主表盤之上,月相則偏于左側未處于主表盤,而陀飛輪在主表盤左上角放置。同樣是左右布局的表盤,各項功能都偏離于中心,從視覺上來看它和前面的愛彼表絕對有別于任何偏心設計表盤,陀飛輪和計時兩種功能相疊加,置于橢圓形表殼內格外熱鬧。
寶璣的陀飛輪通常都采用偏心設計表盤,Classique 1808腕表和Heritage 5497腕表,一個圓形一個桶形,格外漂亮。前一款帶有表蓋,蓋上蓋子后706顆鉆石鑲嵌而上,唯一的時分顯示出來,一看便知是偏心設計表盤。打開表蓋后,玫瑰金雍容的制表工藝顯現出來,偏心設計將表盤一分為二。時針及分針置于黑色鍍銠表盤的12時位,表盤更以手工鐫刻平釘飾紋修飾。其暗淡的色彩與那純手工鐫刻玫瑰金主夾板的柔亮色調相互輝映。針尖鏤空的玫瑰金指針在暗淡中閃爍著微微光芒。位于6時位的陀飛輪在一個經過打磨的鋼質框架內顯得魅力四射的。小秒針更圍繞著框架轉動。采用藍寶石水晶底蓋以展現其手動上鏈機芯的美態,備有50小時動力儲備。
后者是Heritage系列推出首款復雜腕表,酒桶形的5497腕表裝配了陀飛輪,并以手動上鏈機芯驅動。除了機芯外,腕表本身的偏心設計表盤也耀眼奪目。經精雕細刻的刻度圏如飾邊般置于拱形手工鐫刻表盤上。以一塊金屬雕刻的羅馬數字時符,其鏤空線條符合整體的輪廓與建筑效果。陀飛輪橋架被巧妙地設計成數字6,扮演著刻度的角色。表殼與表盤的雙側拱形是對大師技藝的嚴格考驗。寶璣187的基礎機芯更經過改良以符合這一時計的要求。
以上幾款均是上下分離的表盤設計,萬寶龍的一款Villeret 1858 Grand Tourbillon Heures Mystérieuses將陀飛輪置于12時位置,神秘時間在6時位置。同樣是上下分離的偏心設計表盤,上方的陀飛輪顯得非常大,由于其表盤是下窄上寬,分離的兩個區域尺寸各自都很大,聚在一起就顯出特別矚目。當側面欣賞表盤時,視覺變化就抽象很多,和偏心設計結合后特點隨即便可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