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北京 —— 瑞士制表名家沙夫豪森IWC萬國表以創新精神與獨創技術享譽世界,于150年的時光中呈獻出眾多經典表款與精湛技藝。今日,IWC萬國表古董時計中國巡展在北京芳草地旗艦店盛大啟幕,全系列古董臻品首次亮相中國,與全新150周年紀念系列特別版腕表一同解碼高級制表傳奇。
此次巡展集結IWC萬國表全系列十數枚古董時計,涵蓋以創始人命名的著名瓊斯機芯獵人懷表,首枚數字跳時波威柏(Pallweber)懷表;首枚IWC萬國表飛行員專用腕表,開創大型腕表先河的IWC萬國表葡萄牙懷表式腕表(型號:325),最初搭載比勒頓自動上鏈系統的腕表,最早具有防磁功能的工程師系列腕表,首枚潛水專用的IWC萬國表海洋時計腕表和首枚簡約奢華的IWC萬國表柏濤菲諾腕表;更帶來了搭載由IWC萬國表制表大師葛珞斯(Kurt Klaus)設計創造的萬年歷機械裝置的達文西萬年歷陀飛輪腕表。每一枚古董時計都述說著一個傳奇,一個時代,一份創新與無限激情。
IWC萬國表古董時計中國巡展于北京芳草地旗艦店揭開序幕,即日起對公眾開放至8月12日。隨后,展覽還將于9月10日至9月23日登陸IWC萬國表上海南京西路旗艦店,與腕表愛好者們一同分享IWC萬國表150年的高級制表匠心征程。期待您的到來!
巡展古董時計簡介(部分)
IWC萬國表獵人懷表–瓊斯R型機芯(1874年)
18K紅金表殼,搭載瓊斯R型機芯,手動上鏈。 瓊斯機芯,以品牌創始人佛羅倫汀?阿里奧斯托?瓊斯(Florentine A. Jones)命名,是IWC萬國表第一批自制機芯,以加長型快慢針和3/4大板橋為特色,曾被出口到紐約并安裝在美國生產的表殼中。截至19世紀70年代末,IWC萬國表大約生產了22,000枚搭載瓊斯機芯的作品。
IWC萬國表獵人懷表–波威柏機芯(1886年)
14K紅金表殼,搭載波威柏III型機芯,手動上鏈。 1884年夏,首批搭載跳時數字的懷表面世。時間以一種極為摩登的方式顯示于盤面之上。波威柏懷表共生產了大約2萬枚。
IWC萬國表大型飛行員腕表–型號:431(1940年)
精鋼表殼,搭載19令52T型機芯,厚6毫米,手動上鏈。 1936年,首枚IWC萬國表飛行員專用腕表誕生。四年后,1,000件按照觀察腕表標準制造的大型飛行員腕表問世,直徑達55毫米,是IWC萬國表制作過的體型最大的腕表。黑色表盤上嵌有夜光指針和數字時標,黑暗中亦能清晰讀時;配有雙環搭扣的加長表帶,可佩戴在飛行服外面。
IWC萬國表葡萄牙腕表–型號:325(1954年)
精鋼表殼,搭載17令98型機芯,厚4毫米。 源于葡萄牙市場航海計時的獨特需求,1939年,首批搭載74型懷表機芯的腕表問世(后來使用98型機芯),表徑41.5毫米。它不僅引領大型腕表的風潮,更為IWC萬國表“葡萄牙”系列腕表奠定了基礎。
IWC萬國表柏濤菲諾腕表–型號:5251(1984年)
18K黃金表殼,搭載16?令9521型機芯,手動上鏈。 20世紀80年代早期,IWC萬國表延續其經典圓形黃金表殼的傳統樣式,推出柏濤菲諾系列腕表,以傳統機械懷表的回歸,抵御石英危機。這款“懷表式腕表”使簡約與奢華共生,也正是“柏濤菲諾”之名的由來,仿佛喚起那座意大利傳奇小鎮簡單而獨特的漁村風情。
IWC萬國表達文西萬年歷陀飛輪腕表–型號:3752(1998年)
18K黃金表殼,搭載76061型機芯,手動上鏈。 1985年,IWC萬國表達文西萬年歷腕表(型號:3750)的誕生,是20世紀80年代初機械腕表復興浪潮中的重要作品。其搭載的復雜萬年歷裝置由IWC萬國表制表大師葛珞斯(Kurt Klaus)設計創造,實現便捷的一鍵調校,配有獨特的數字年份 ,可精確運行500年。這枚達文西萬年歷陀飛輪腕表同時搭載“萬年歷”和“陀飛輪”兩大高級制表復雜功能,無論從技藝還是任一方面來講,都不負達文西天才之名。
更多詳情請訪問:www.iw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