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楷體][size=5]適逢周末,夫妻兩個閑來無事,照例收拾家務。好久不注意冰柜里有什么東西,我翻箱倒柜找到年前的三只鮑魚。浪費也可惜,斗膽做一次硬菜,在許版、北平版面前獻丑了。
[/size][/font][/size]



[size=5][font=楷體]剛從冰柜中拿出來,不見廬山真面目。[/font][/size]



[font=楷體][size=5]鮑魚的清洗:沿著邊用手摳一圈,鮑魚肉從殼上就下來了,然后清洗掉鮑魚的內臟,在把表面的黑色用刷子刷掉,因為殼也要用,所以把殼也刷干凈。
內臟確實讓人看了不舒服。[/size][/font]

[font=楷體][size=5]鮑魚殼。表盤的貝母面反射的蛤蜊光,和這個也差不多。主要成分是碳酸鈣?[/size][/font]



[font=楷體][size=5]洗凈,在表面劃幾刀,容易入味。下手太重,鮑魚破相了。[/size][/font]
[font=楷體][size=5]大蒜是最重要的。鍋里放入花生油燒熱,下入蒜末爆香。
把處理好的鮑魚放入鮑魚殼中。把蒜蓉放在鮑魚上面。
[/size][/font]

[font=楷體][size=5]放入燒開的鍋中蒸7分鐘。把蒸鮑魚流出的汁到入鍋中,做個酸甜汁淋到蒸好的鮑魚上面,簡單的蒜蓉蒸鮑魚完美落幕......[/size][/font][attachimg]2091102
[/attachimg]


[font=楷體][size=5]怎么也要四菜一湯,齊活。
實際上,還可以切點細粉絲一起蒸。但考慮到食品安全問題,就此作罷。[/size][/font]
[font=楷體][size=7]結論:蒜香醇厚,意猶未盡。
魯菜之所以被稱為八大菜系之首,和山東物產豐富有直接關系。魯西的牛羊,魯中的家禽、時蔬,魯東的海鮮一應俱全。山東出產的蔥姜蒜更是調味佳品。在歷史上,山東又是中華文明發源地,多名門望族,烹飪極為講究。如孔老夫子所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孫中山做臨時大總統時,時常宴請各路軍閥,掌勺的廚子均為魯菜名家。只是改革開放后,博大精深的魯菜地位開始下降了。魯菜的正宗、老師傅只帶一個徒弟,所謂的一脈單傳變成了不親民。魯菜的咸鮮醇厚變成了黑乎乎、粘糊糊、油乎乎。魯菜的考究做法變成了不能推陳出新。
今晚小試牛刀,自為魯菜正名。[/size][/font]
74個回復